时间:2020-09-05 14:45:53 来源:作者:匿名
《2016年度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的报告显示,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
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据统计,亲子焦虑和两性焦虑成为众多焦虑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两个。
笼统来说就是跟孩子相关的一切焦虑都统称为亲子焦虑,中国父母的亲子焦虑无处不在,孩子吃多了会焦虑,吃少了会焦虑,学什么焦虑,玩什么焦虑,上什么学校焦虑,学习成绩不好焦虑,找什么工作焦虑,找不到对象焦虑,谈恋爱焦虑,结婚还要焦虑……
我的很多求助者在跟我倾诉的时候,不断用焦虑、烦躁、不知所措等词语形容自己的感受,作为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同样也是孩子的母亲,我能深深体会到他们内心的纠结和挣扎。面对这么多焦虑,也许很多人会很诧异,怎么中国的父母会变得如此焦虑?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强强的妈妈蓉找到我时,第一句话是,老师,我家孩子没救了,你快告诉我怎么办吧?强强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原来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学习还比较不错,一直在班级排名前五名,可是到了四年级,因为课程难度加深,不适应,强强的学习成绩一度落到了班里的二十名以后。
蓉开始焦虑不已,为儿子的成绩着急上火,每天不停地对他进行口头教育,但是好像儿子对写作业和上学越来越反感。
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上去,蓉花重金请来家教,而且一请就是两个,给孩子进行课外辅导。而且给孩子制订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放学,写完作业,然后上家教的课外辅导,上到八点钟,家教走了之后,强强要在妈妈的监督下,完成背诵复习。一直到晚上十点,把各科的知识都要进行系统地背诵。
然而蓉自以为用心的全方位提升计划,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强强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起到突飞猛进的提升,反而越来越退步,期中考试居然考到了后数几名。老师还反映孩子在课堂上睡觉。
我问蓉:“您方便告诉我,你小时候上学是什么样子的吗?”蓉停了片刻,想了想对我说:“我小时候,家里也没人管啊,可是我还是很自觉,学习成绩也很好啊。”
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你小时候没有人管都可以很自觉的学习,为什么强强却不行?蓉显然陷入自己的逻辑之中,自顾自地说:“是啊,我们小时候条件多艰苦啊,父母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督促孩子的学习,现在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物质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能珍惜大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呢……”
我又问她:“你有跟孩子沟通过他的想法吗?他以后想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蓉告诉我,孩子完全没有想法,不知自己想干什么,也什么都不想干。我并没有见到强强本人,但我能感受到孩子内心的痛苦。一个被父母当成学习机器的孩子,他的喜乐完全被忽视,即使自己最大的爱好——旅游,也被打上功利的标签,拼命学习难道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吗?
如果学习变成了满足父母的目的,那他内在上进的动机又在哪里?他的消极厌倦的情绪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培养所谓“优秀”的孩子,对孩子进行高压控制,最后只能以牺牲亲情为代价,让孩子与你渐行渐远,一个对你封闭了内心的孩子,即使再“优秀”,又有什么意义?
蓉的焦虑现象并不是个特殊的个案,事实上,它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似乎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有些孩子写作业拖拉,玩游戏停不下来,上课精力不集中,专注力差等,看到这样的现象,就忍不住焦虑,甚至发火。
即使一些身为教师的父母也避免不了。真的是中国的父母太过悠闲,还是中国的孩子太过无能呢?这些亲子焦虑的情绪到底来自哪里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是缘于个体内在的无力感,不相信自己能处理待定事件而产生的一种感受。
焦虑=理想的我-内在认为的我(之间的差距),理想的自我期待越高,内在认定的自我越低,焦虑就会越严重。
焦虑的根源是对自己的不自信,而并非事件本身。换句话说,焦虑的根源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自身的不自信,而把这种不自信投射到孩子身上,表现为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阿德勒曾经说过,每个人对自己或对人生的解释,都有一个“观念”,也就是一个生活模式或一个惯性律,会将它牢牢地套住,虽然他并不了解这个观念,也不能分析这个观点是好是坏,然而这样的观念却会影响他的一生。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jiaotingjy/47027.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