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教师心中要有中国的灯火

时间:2020-02-02 10:24:46 来源:新浪教育_新浪网作者:吉林省白城市

导读:本文是由吉林省白城市网友投稿,经过学习考试好帮手编辑发布关于"于漪:教师心中要有中国的灯火"的内容介绍。

于漪:教师心中要有中国的灯火

于漪:教师心中要有中国的灯火

于漪近照。本报记者 颜维琦摄/光明图片

【新春访名家】

腊尽春来,寒梢花开。春节前夕,记者如约来到于漪老师家中拜访。刚出电梯,就见于漪老师笑盈盈地立在门口。一身居家棉服,鬓发打理得一丝不乱,目光清亮有神。

“来啦,快进屋!”一边说着,不由分说就把我们往屋里领,招呼家人泡茶。91岁的老人身形清癯,脚步轻快,话语干脆。来之前有些担心她的健康,此刻放下了心。

“我一直看光明日报,经常读你们写的文章,对复旦大学钟扬老师的报道特别好,就是要多传播这样的优秀教师的精神。”一落座,于漪老师就主动关心起我们的工作。上午的阳光正好,照进房间,更显出冬日的温暖。

“2019年下半年我生了一场大病,断断续续住了五回院,这几天刚好一些。前两年我还能每天上班,今年怕是做不到了。”于漪说,“基础教育是很平凡的,我就是一块铺路石,是实实在在的草根教师。我这辈子就做了两件事,一是培养学生,一是培养教师。”

1929年出生,经历过少年时代的家国苦难,于漪对“国家”和“人民”这两个词有更深刻的体会。“什么是苦难?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格外珍惜今天的生活。抗日战争的时候,我跟着爸爸妈妈逃难到乡下,夜里黑灯瞎火磕破了下巴。那时候哪有药啊?炉子里抓一把草灰敷上,现在还留着一道疤。”说着,老人扬起脸,下巴一处疤痕清晰可见。

“这些年,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都清醒。说到底,我的工作就是坚守一个新中国教师的本分。”于漪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从教近70年,写下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的公开课,她的教龄与新中国历史几乎同龄。从课堂授课到教育改革,从呼吁“教文育人”到倡导“弘扬人文”,从培养学生到培养老师,她的名字和语文、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她的教育实践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

20世纪80年代,于漪就提出教育究竟应该是“育分”还是“育人”的问题。这是发人深省的“于漪之问”。提起多年前的这一问,于漪感慨:“目中要有人,而不只是分,任何一张考卷是考不出人的综合素质的。如果教育不追求德性与智性的统一,就是残缺的教育。作为教师,首要工作是育人,就是引领孩子走一条健康、正确的人生之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孩子是最耽误不起的。生命对任何人都只有一次,人生是一张单程票,每一站都要遇到好老师。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宝贝、老百姓的宝贝,今天的基础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于漪说,“因此我常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

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她反复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要打得深、打得宽。基础教育是最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民族安全。”

“作为教师,还要清楚的是,我是中国人的教师,做好新中国教师的本分,心中必须要有中国的灯火。要指引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树民族精神之根,筑爱国主义之魂,用中国人博大的情怀,用真正的本领为中国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于漪说。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于漪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共和国的最高荣誉,是一名教师的无上光荣。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于漪常说的一句话。91岁的她,初心不改,始终谦逊,依然年轻。她说,教师每天都有学不完的东西、做不完的事,所以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能感受到精神世界的成长,不会有厌倦。

临别,接过记者写的春联,于漪也在我们的采访本上提笔写下一句话:“教师的责任大如天。”

(本报记者 颜维琦 孟歆迪)

【编辑:陈海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zhongyingyu/28955.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