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4 03:41:56 来源:新浪教育_新浪网作者:浙江省义乌市
自 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已连续扩招了二十多年。2018年,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达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
但不少研究显示,在低层次的高职高专类高校,大多数学生为农村青年; 而在一流大学,农村新生的比例不高,甚至不及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也远低于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在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时,农家子女难以升入一流大学,这一现象被形象地概括为“寒门难出贵子”。
在主流话语体系中,“寒门难出贵子”要么是个无法扭转的自然趋势,要么是农村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匮乏的必然结果。也有人将此归咎于高校自主招生、不合理的高考加分政策或保送招生制度。
本文基于在河南省一所县中高三文科班为期近一年的田野调查,审视高考择优录取标准和学校教育如何共同促成了“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本文重点考查以下几个问题: 当前高考推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当前的学校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吻合与脱节?
一所县高中的文科毕业生
笔者将田野调查点选在了河南省北山县的云雀高中(化名)。
北山县人口过百万,其中 80多万为农村人口。因种地收入很有限,大批青壮年劳力不得不流入城市,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在全省 70多个县域当中,北山县的GDP排名长期比较靠前。
北山县共有五所普通高中。从历年毕业生的升学情况来看,云雀高中仅次于北山县唯一的重点高中。相应地,云雀高中每年的中考分数线也仅低于这所重点高中,而远高于其他三所高中。云雀高中每年招生一千来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在北山县的很多农村,只有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初中毕业生能升入高中。在云雀高中,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为文科生。
笔者在北山县的田野调查从2013年10月开始,到2014年8月结束。调查对象是9名高三文科班的农村学生(5名男生和4名女生)。在调查结束时,1人升入二本院校,1人升入三本院校,5人升入高职学校,1人返校复读,1人放弃上大学。在全校该年的文科毕业生当中,只有2人升入一本院校。
在文献方面,笔者重点搜集了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历年发行的《河南省普通高考试卷评析》。除了罗列高考试题和答案以外,《试卷评析》还提供了权威专家对试题考查内容的解读,分析了全省学生的答题情况和答题失误,并指出了下一年学生及老师应当改进的方向。另外,笔者还收集了教育部发行的高中课程标准以及河南省2014届高中毕业生使用的教材。
以这 9 名学生为中心,笔者对云雀高中文科毕业生的课堂和课外学习进行了密切的观察。课堂观察的重点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教学方法。课外观察注意了学生在课外的具体学习活动。此外,在高考前及高考后,笔者还对这些学生做了家访。在高三第一学期及高考后,笔者对这9名学生分别做了两次访谈,内容包括他们在高中的学习方法以及他们对高中学习的反思。在高三第二个学期,笔者访谈了当时执教高三文科班各科目的12名老师,访谈时重点关注他们对高考录取标准的理解以及他们的日常教学。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将分析云雀高中的农村学生为何难以在高考中斩荆折桂。
高考改革与课本知识的“活用”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高考制度基本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与推荐或者保送上大学相比,高考被视为一种更加公平的选拔人才机制。
不过,高考长期以来也广受诟病。主流观点认为,以往的高考过于注重考查课本知识,这助长或者催生了以“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为主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培养的优秀学生擅长应付各种考试,却不会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历次高考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想方设法改变或改造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通过倡导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逐步摆脱课本知识的束缚。
虽然高考试题在逐步远离教材,但当前的高考实际上并未完全脱离课本知识,而是越来越反对学生“生搬硬套”课本知识,越来越要求学生“活学活用”课本知识。要想能够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学生就不能再单纯依赖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而要诉诸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在访谈中,云雀高中的老师们反复提到,不学课本知识肯定答不出高考题,但掌握了课本知识也不一定能答出高考题。在矮化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同时,近年来的高考变革实际上偏向了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的学生。与新课程标准密切配合,一系列的高考变革实际上要求所有学生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新课程标准及一些高考评论所提出的课程学习建议当中,这一点得以显露无遗。比如:
语文课程学习建议: 鼓励学生订阅报刊,交换浏览。像《语文报》《读者》《文苑》《语文学习》《青年文摘》《中外书摘》《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并积淀下来……
政治课学习建议: 广泛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都是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这些林林总总的具体建议,大致可归纳为精选的课外阅读、有品味的娱乐活动及文化朝圣式的旅行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日常娱乐和假日旅行等必须符合知识分子阶层的品味才能构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近年来高考改革的一大基石,新课程标准不仅注重学生的课外学习,而且反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按照新课程标准,高中老师应当为学生积极拓展各种课外资源。不过,新课程标准一方面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在现实当中,课外学习基本成了学生及其家长的责任。
但在云雀高中,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收入不高又疲于奔命。他们无法为子女提供恰当的课外学习机会,因为他们不仅缺少稳定的收入,不能与子女长期共处,更重要的是,他们作为学校教育曾经的“失败者”,无法理解或看清楚特定的课外阅读、娱乐或旅行与高考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在这些农村家长看来,从子女跨进云雀高中的校门那天起,他们已经把子女的一切都交托给学校老师了。面对攸关他们今后命运的高考,云雀高中的农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仰赖学校老师。而老师的日常教学实践,正如下文所揭示的,则是一套尚未与新的高考改革方向“接轨”的老传统。
惯常教学实践: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
自21世纪初起,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十多年,高考在这段时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通过在云雀高中课堂内外的观察,笔者发现,云雀高中的教学与20世纪末相比并无太大差别,高三年级的教学基本沿袭了“应试教育”的传统,高度强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在访谈中讲到他们的课堂教学时,老师们反复强调的就是背教材上的知识点和做练习题。
云雀高中每年都是遴选教学业务突出的老师给高三学生上课。2014年时,王老师教龄已有二十多年,韩老师教龄7年,他们分别担任高三年级两个文科班的历史课和政治课老师。在云雀高中,每节课的时间基本是50分钟,每个老师每次给同一个班连上两节课。王老师每次上课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背记上次课知识点的情况,接着讲解几道单项选择类的练习题,然后点出这次课的重要知识点,最后要求学生背诵这节课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当中,王老师显然特别强调学生背记知识点和做练习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文科综合试卷要求的一项基础性学科能力。韩老师认为,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只是背课本上的知识点还不够,学生必须不断地做模拟试题。简言之,对应对高考的策略,韩老师不假思索的回答是,把背记课本知识点和题海战术配合起来。
做模拟试题实际上是云雀高中所有高三学生的一项日常训练。与河南省绝大多数高中一样,云雀高中在高二学年已经上完了所有高中课程,高三学年基本由三个轮次的复习组成。在每一轮复习期间,云雀高中都会组织若干次模拟考试。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模拟考试由起初的每月一次密集到几乎每周两次。不过,指责这些老师或批评他们的教学因循守旧并非笔者的本意。实际上,在高考前的最后一年,这些老师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因为学生的升学结果是学校评价他们工作的最重要指标。而且,他们大多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过甚至仍有着切身感受。因此,他们真诚地希望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出人头地,并从此过上体面的生活。
接受访谈的申老师教龄已有二十多年。他对新课程标准及近年来的高考改革关注颇多,也在不断反思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
通过与农村学生的长期交往,申老师认识到,这些学生的课外知识过于贫乏。在北山县的农村,电视已经非常普及,手机、电脑和网络也飞快进入了千家万户。农村学生的课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缺少了适当的家长引导或约束,无节制地看电视或者打游戏无法构成有效的课外学习。申老师特别提到,在初中阶段,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学生配发一册类似于泛读的读本,不过,由于初中语文老师只教课本,这些学生很少认真看读本,也就基本没有课外阅读量。到了高中阶段,语文老师又过多强调机械化的训练,既耗时又效率不高。
申老师认为,对提升这些学生的高考成绩而言,做练习题并非完全无效; 不过,最佳的语文教学方式应当是在适量且深入训练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学习机会,如组织一些体验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指导学生读一些课外书。
可惜的是,虽然当时担任主管高三年级事务的副校长,申老师也没有勇气把这种想法付诸实践。一方面,与北山县其他高中的老师一样,云雀高中的老师已经高度习惯采用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 另一方面,在学校领导、教育部门主管以及学生家长看来,任何新的尝试或探索不仅显得另类,而且带有无法估量的风险。
在云雀高中,老师们仍然习惯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往往被贴上“应试教育”的标签,但却不够“应试”——因为实际上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和高考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被万千家长寄予厚望的云雀高中,没能有效转变农村学生的学习方式,没能为他们提供吻合高考要求的课外学习机会。
结语:农村高中应探索有效的应试教育模式
长期以来,学界和媒体习惯性地指责高考助长了我国的应试教育。
为转变广受诟病的应试教育,我国高考改革逐步摆脱了课本知识的束缚。以 21 世纪初的新课程标准为基础,近年来的高考实际上已经要求所有学生通过精选的课外阅读、日常娱乐和假日旅行来积累课外知识。然而,在以农村学生为基本生源的云雀高中,老师们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由于课本知识通常与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疏远,这样的教学方式并非一无是处,但显然已经不能应对当前的高考。
近年来,云雀高中的学生很难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不过,学校教学与高考改革的脱节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学生在高考中胜出的机会。
为帮助这些学生走出现有的升学困境,云雀高中的老师们不仅需要反思现在的学校教育模式,更需要拿出勇气和魄力去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当然,开展这样的积极探索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许可和支持。
在主流的话语体系当中,“应试教育”已经带有太多的负面义涵。然而,对于以农村生源为主的学校来说,帮助学生应对考试、通过筛选本当是学校教育推进社会公平的应有之意,因为一代代农村学子都抱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取得学业上的成功,改变生为底层的命运。
要去除“应试教育”的污名,首先就不能再把它等同为已经不足以应对高考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如同云雀高中的申老师指出的那样,在适当强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基础上,学校老师应当为农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课外知识的机会。举例来说,学校老师可以根据高考改革所提出的要求,为学生安排适当的阅读课时且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体验性的旅行或者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只有教师的教学回应了当前的高考变革,学校教育才能成为改变农村学生命运的重要力量,高考择优录取才能不再过度淘汰或贬斥农村学生,“寒门出贵子”才能越来越普遍,并激励更多的寒门学子自强不息、奋勇拼搏。
(本文原题“农村高中日常教学实践与高考改革之脱节——为何‘寒门难出贵子’?”,原载《全球教育展望》2020年第3期。原文约15000字,经授权重新刊用,并有较多删节,具体技术细节请参考原文。)
责任编辑:黄晓冬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kao/44139.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