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新风口下年轻人如何乘风破浪

时间:2020-07-22 10:04:23 来源:教育频道_新华网-滚动新闻作者:陕西省铜川市

导读:本文是由陕西省铜川市网友投稿,经过迁延观望编辑发布关于"就业新风口下年轻人如何乘风破浪"的内容介绍。
图集

  被疫情“闷”在家太久,学无人机专业的大学生孙钰鈜在玩游戏时,过了一把主播瘾,竟玩来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久前,一家游戏平台把他作为新晋游戏主播签下。

  他的同学孙家程则凭着对视频拍摄多年的兴趣,刚刚在一家知名在线教育机构找到了在线视频图文编辑的工作,不打卡、不坐班,唯一的考核是——按时交活儿。

  尽管今年的就业季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行的一连串冲击,但“疾风劲雨”的捶打下也萌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生机:云端经济、在线教育、共享用工……各式各样的新业态、新模式也应时而生、逆势生长,给年轻人带来破浪前行的新机遇。

  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公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15个新业态新模式“正名”,明确支持鼓励网络直播等新个体经济健康发展。

  从鼓励“双创”到支持“小店经济”,再到为“新个体经济”摇旗呐喊,政策制定者期待更多年轻人能乘上数字经济的快车,找到自己在新时代的奋斗方向。

  传统行业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

  致力于国际会展业务的圣客国际会展公司刚刚完成一场全球防疫物资线上交易会,这是对传统“面对面”展会的一次革命。

  通过“云会展”线上平台,观众足不出户即可开启一场全场景的云漫游,他们能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还可以直接“走”进车间,亲眼看到产品的诞生。参展商也省却了四处奔波的成本,还能实时跟世界各地的专业买家互动沟通。这种新形式一经推出,立刻引来了业内的极大关注,后续的“云会展”邀约接踵而至。

  圣客国际的创始人、总经理陈曦是80后青年企业家,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实际上,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探索往线上延伸,一直在想办法创新技术和模式”。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发紧密,国际会展行业也在过去的几年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球会展行业不得不全面停摆。“不断地延期、取消,整个行业损失巨大。”陈曦意识到,传统会展业被迫按下“暂停键”的同时,倒逼线上转型开始提速。

  就在这几年,“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数字经济发展铺设了“高速路”;5G、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涌现,加速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脚步。

  转型的过程中,陈曦逐渐发现了一些行业的新需求和增长点。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可以将各个行业链接在一起,精准挖掘用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我们正在打造一套会展业的线上生态系统”。

  与“云会展”一样,受疫情推动的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行业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

  对此,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国数字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韧性,众多领域成为数字新技术的“试验场”、新模式的“练兵场”、新业态的“培育场”。

  打破传统惯性思维,从问题出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等迈向新阶段。

  新机会:激发年轻人多样化潜能

  听说儿子当上游戏主播,孙钰鈜的父母并没有反对。

  孙钰鈜是个游戏高手,觉得好玩做了几次直播,“没想到真有不少人来看,还有人直接打赏了1000多元”。这让他意识到,原来自己感兴趣的事也能当一份职业。

  父母原本以为儿子对什么事都漫不经心,没想到当起游戏主播却下了大功夫。这几个月来,孙钰鈜每天在线直播平均时长10个小时,还要花至少两个小时做剪辑等后期工作。“本来自己就喜欢,一点不觉得累。”

  以网络直播、微商电商为代表的“新个体经济”迅速走红,是这场疫情给就业带来的新变化。就业一直都是最大的民生,在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下,传统就业岗位纷纷流失;从“六稳”到“六保”,如何实现保就业的第一要务,成为当前各项经济社会工作的关键任务。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注意到,一部分传统岗位消失了,但互联网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就业形态反而异军突起。

  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GDP止跌回升,同比增长3.2%。1-5月,实体商品的零售额增长了11.5%,这其中,直播带货、线上拼团、门店到家等新的消费模式,吸引了大批“新个体户”加入,给更多人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也给年轻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意见首次提出培育“新个体经济”,支持副业创新。对此,姜奇平认为,让创新创业与数字经济紧密结合,实际上是为双创降低了门槛,让更多人可以共享数字化的生产资料,“实质是对生产资料和资本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

  他认为,从前的创新门槛往往比较高,因为生产资料不能分享,提高了资本的门槛;而意见提出探索生产资料共享新模式,提高社会各类资产使用效率,“加大了全社会创新的机会”。数字经济的时代,每个人能获得的机会不仅更多,也更公平,“不仅表现在工作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人们有机会从中获得更多从前不敢想象的利润和剩余价值”。姜奇平举例说,有能力的年轻人,完全可以上午做一份工作,晚上做直播或玩游戏等再挣一份钱。

  对于备受关注的副业创新,姜奇平认为支持的政策背后有一层更深远的意义,“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要把年轻人多样化的能力和潜能发挥出来”。在他看来,一系列新政背后有一条主线,即“不是简单纾困,而是把纾困和转型结合;不是简单追求经济复苏或复工复产,而是要抓住新时代的新机遇,推动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

  新挑战:如何找到最适合的差异化生存之路

  灵活就业、共享用工等新业态出现,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加入,随之带来的行业规范、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如何破解,也备受关注。

  美团公司7月16日发布的《2020上半年骑手就业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总数达295.2万人,同比增长16.4%。疫情影响下,“兼职做骑手”成为就业新趋势,近四成骑手有其他职业,其中不乏律师、舞蹈演员、导演、企业中层管理者、金融从业者、软件工程师等群体。

  一站式灵活用工服务平台“兼职猫”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享用工岗位需求同比上涨,同时参与各种兼职的人数也相应增加。这些人年龄层次集中在18-29岁之间,主要是大学生及毕业5年内的年轻人。

  很显然这些年轻人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下海潮”里的个体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黄涛教授分析,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的劳动力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的劳动力‘蓄水池’已逐渐消耗殆尽,近10年来一线工人的工资普遍上涨,年轻劳动力越来越不愿意做最苦、最单调的工作。”

  随着年轻一代知识的升级和个性化的需求,劳动力市场必须更新换代,黄涛认为,如今的年轻人并非不能吃苦,而是不能接受不符合心意的工作,同时对工作环境、劳动权益保障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尽管意见提出了对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以及“多点执业”方面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问题,但依旧面临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地的问题。

  姜奇平主张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可以一边发展一边规范”。

  黄涛也认为今天管理的制度和思路,都必须随之升级迭代,“要能充分发挥人的活力,只要不做违法的事,凡是能方便快捷产生好的产品的办法,都是好事”。

  今天的“新个体经济”本身就是主流经济体制的一部分,互联网时代鼓励每个人个性的发挥。这恰好符合年轻人敢想敢干的天性。

  总有投资人会跑到本科生课堂里去听听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奇思妙想,在他们看来,只有年轻人才更了解年轻人。黄涛总会对学生说,“你喜欢什么,可能就会变成你的事业。”

  这也同样成为摆在年轻人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在人人张扬个性的时代,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差异化生存之路,在日益拥挤的“赛场”,活出每个人的精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kao/43950.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