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娃:可否“弃疗”

时间:2019-12-30 09:21:13 来源:教育频道_新华网-滚动新闻作者:福建省三明市

导读:本文是由福建省三明市网友投稿,经过前面来只船编辑发布关于"青春期娃:可否“弃疗”"的内容介绍。
图集

  “我‘弃疗’了。”初三学生家长周宁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说。

  让周宁作出这个决定的是她的女儿。

  周宁的女儿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学习优秀,但是就在上次“月考”即将来临,大家正复习得如火如荼时,女儿突然崩溃了:无法继续复习、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无法再翻开课本……“看着她举着作业本让我给班主任打电话退学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在媒体上网络上看到的‘孩子被逼厌学’的情况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了。”周宁说。

  周宁果断找孩子班主任、年级组长说明了情况,先给孩子请了一个月的假。

  周宁当年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之路在高考时从南方一个县城考入北京并于毕业后留在北京一所不错的大学任教。虽然到了女儿这一代已经不再有强烈的改变命运的需要了,但是周宁那种激励孩子去拼搏的劲头似乎一点也没有减少,从小学到中学,别的孩子上的课外班周宁都给女儿报了,为了规划女儿的学习,周宁给女儿制订了周密的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即使这样,周宁仍有极强的危机感,总觉得女儿身前有一群“领跑”的身后有一群“追兵”,让人放心不下。

  其实,有这种焦虑的家长并不少,因为在广大中国家长内心或明或暗地存在着两条教育“鄙视链”,一条是地域上的:北上广>东南部发达城市>中部发达城市>西北部城市>农村>偏远山区;还有一条大学的:国外名校/清北>985/211>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有这样两条“鄙视链”的存在,无论你身处何方都会产生危机感,因此周宁的那种焦虑在中国家长中随处可见,而这种焦虑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就是像周宁那样“鸡娃”。(鸡娃,网络名词,就是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记者注)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涌入“鸡娃”战队的时候,已经有部分家长正在悄悄地尝试着放弃,虽然这其中有不少家长是像周宁那样被动地选择了放弃。但是,能从“鸡娃”的队列中逃离出来,对孩子来说总是一件好事。

  因为,弓满易折。孩子的潜力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每个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当孩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被学习占用,总会有无法承受的时候。

  放弃高期待

  不过,“弃疗”何尝不是一种疗法?

  周宁是给女儿请假两星期后有了这种感受的。既然是真心实意选择了放弃,周宁便把“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从墙上摘了下来,“先让女儿好好享受几天‘睡到自然醒’”。周宁说,其实在女儿这次崩溃来临之前,她已经发现了一些端倪,随着初中学业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周宁的督促,女儿也给她自己很大的压力,夜里12点以后睡觉成了家常便饭。

  初三以来,周宁发现女儿脸上表情丰富了很多,再仔细观察,原来女儿总是时不时地抽动鼻子、张张嘴巴,而且这些动作似乎是不受控制的,即使在安安静静写作业时,也会时常出现。周宁上网查了一下,这属于抽动症,在青少年孩子身上出现,多因为紧张。

  因此,周宁决定利用这次请假带女儿去临近省份放松一下,再去看看心理医生。

  周宁是这样计划的,也是这样实施的。结果没想到,这样的日子过了10天左右,女儿起伏不定的情绪平静了,没有了计划表的督促,反而每天自己看书、学习,时不时问问同学学校里的进度,自己有计划地把落下的内容补上。“不用我逼着了,她反而自己用劲了。”周宁说。

  应该说,周宁是幸运的。女儿在刚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时就立刻表现了出来,让周宁有机会选择放弃。

  有网友总结了现代家庭教育中伤害孩子最多的“十把刀”,其中非常著名的一把叫做“太多的期望”。

  曾经,“期望”是专家给家长们的一碗“鸡汤”,不少专家指出,当孩子玩完了玩具不收拾时,家长不用批评而是可以转换为这样的方法:“我家宝宝最会分类了,玩完了玩具可以分类收好。”当孩子不吃蔬菜时,家长也可以这样说:“我家宝宝最不挑食。”……

  但是,当这种期待超出孩子承受范围,甚至把家长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都投注到孩子身上时,这种夹带着“私货”的期待就会变成伤害孩子的“刀”,成为孩子难以承受的负担。

  北京的初二学生家轩在一所不错的中学上学,聪明、好动、热心的家轩跑得特别快,但是学习成绩不太好,总是排在全年级的最后30名。家轩很多次跟妈妈表示自己希望能进学校田径队,但是妈妈金阳始终不同意。

  “一旦进了田径队,每天都要训练,儿子的学习就更跟不上了。我其实也没想孩子一定得特别特别优秀,只要别比我们俩差就行。”金阳说。

  那么金阳所说的“别比我们俩差”是什么标准呢?

  家轩的爸爸在上学期间一直被称为神童,当年高考时是省里的数学单科状元,金阳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求学的道路也是“一路名校”。

  顶着这么高的期待,家轩怎能轻松前行?

  不必完美

  最近,又有一位家长因为陪孩子写作业成为媒体焦点。

  上海的一位爸爸,深夜把孩子扔到火车站并且给了孩子一个用来乞讨的碗。后来通过媒体采访了解到,这位爸爸因为孩子经常不写作业,总是接到老师投诉,最终导致爸爸情绪失控,把孩子扔到了火车站。

  “很多父母在辅导作业的时候着急生气,是因为你觉得这道题很容易,孩子应该能做出这道题、但他做不出来,这是最火大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在不久前举办的一个家庭教育论坛上这样说。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陪孩子写作业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陪小学生写作业,用不了太长时间矛盾就会爆发,情绪失控的往往是家长,孩子通常只能默默承受;而陪中学生写作业,则不一定会马上爆发矛盾,但是矛盾一旦爆发,往往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以现在学校教育的难度,大多数家长只有在小学作业面前才会比较自信,才能是全能的、权威的,是一种完美的存在。而到了中学,随着孩子学业难度的增加,很多家长已经没有能力辅导孩子了。

  这本来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因为,人无完人,这应该是一个常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中学生家长放不下自己曾经“完美”的身段,反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被动。

  上海家长刘放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儿子。最近,刘放正在跟儿子刷手机、玩游戏的事情作斗争。为了更好地监控儿子,刘放规定儿子写作业的时候不能把手机拿进自己房间。

  不过,刘放也有一个爱好,爱追剧。为了激励儿子,刘放承诺儿子写作业的时候自己看书不追剧。

  于是,每到儿子写作业的时候刘放就在客厅里看书。

  最初几天两个人都坚持得不错,最先违规的是刘放。有一天,刘放心里实在放不下所追的那部剧,便悄悄地打开了电视,把声音调到最小,遥控器放在身边,随时听着儿子房间的动静,只要听见儿子的脚步声就马上用遥控器关上电视。

  这样又过了几天,刘放也放松了一些。一次,刘放的动作稍微慢了一些,儿子出来时虽然电视已经关上了,但是遥控器还在手中。

  “我早知道你每天都在看电视,你这样有意思吗?”儿子说完这句话回了房间,从此之后再也不执行刘放提出的控制手机的要求了。

  很多专家指出,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言行一致,刘放没有做到信守承诺。而在这个背后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刘放内心不愿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这样说,“每个家长心中有一个理想的孩子的样子,当现实的孩子并不是理想的样子时,父母就无法接纳。”其实,每个家长心目中也都有一个理想家长的样子,自己也希望成为那样一个理想的家长,当做不到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弥补。

  但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非要去完成,当然会用力过猛以致动作变形。

  北京的温先生也遇到了与刘放类似的情况:管不住儿子玩手机。

  不同的是,温先生放过了自己。

  “各种办法都试过了,我现在放弃了。”温先生说,“我突然想开了,我为什么永远必须给孩子正能量,我为什么就不能玩手机,孩子为什么也不能玩手机,我们俩为什么不能一起玩一会儿手机?”

  不再做一个“完美老爸”之后,温先生不再逼孩子了,他给出的底线是:只要不犯法、不啃老,将来优秀不优秀无所谓。

  让温先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改变也带来了儿子的改变:“他现在玩手机之前会跟我商量,商量好时间,然后说到做到。”

  其实,看似“弃疗”的温先生守住的是大方向,“不犯法”意味着遵纪守法有道德,“不啃老”意味着自食其力有技能。这样的孩子也许将来不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却能成为一个好公民,如果再有一个有趣的灵魂的话,这样的人生也挺好。(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樊未晨)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waiyu/25726.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