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04:10:27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河南省开封市
正文共6000字;阅读时间15分钟
来源:飞慕课
慕课君说:
王菲的大女儿窦靖童,在成长中一直饱受争议 。
辍学、纹身、染发等,这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干的事。
但我却觉得 窦靖童比一般的孩子强多了。
在退学时,她说:学校里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我知道。我只是放弃了“在学校学习”这种方式,而不是代表不学习了。
她有自己的音乐梦,休学后,并不是毫无作为。
而是在咖啡厅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出唱片,她的单曲还入围过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
这样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叛逆,实际上里子培养得特别好, 有进取心,有自己的追求。
反观大衣哥朱之文的孩子,就不那么幸运了。
大衣哥爆火前,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他们一家四口衣着朴素,儿子和女儿看上去干干瘦瘦,老实乖巧。
如果王菲的女儿和这两个孩子让你选,你大概率选后者。
然而 大衣哥爆火后,儿女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家里有钱后,儿子逃课、打游戏,甚至染上了抽烟的坏习惯。
他曾经对父亲说:“咱家都这么有钱了,学习有啥用。”
后来,儿子在14岁选择退学,胡吃海喝,不务正业,甚至年纪轻轻就有了啤酒肚。
女儿呢,一改从前的干瘦模样,20出头的年纪,体重近200斤。
她不工作也不上学,整日宅在家里,无节制地吃零食,对形象不管不顾。
我常说,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
两者表现出来的巨大差别,究其根本,就是大衣哥没有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内驱力。
从他儿子的话中可知,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没有内在动力,自然容易在各种诱惑,垃圾快乐中沉沦。
上周,我们已经写了一篇关于内驱力的文章。
应大家的请求,今天这篇文章,慕课君会结合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和大家聊聊,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如果能让孩子喜欢上学习,考上理想学府当然最好,如果他考不上或者选择退学,那么培养他的内驱力,让他何时都有学习的动力,避免糊涂混日,就算没有好的学历,未来也不会混得太差。
不过需要强调一点就是,孩子的 教育是个性化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中所有的教育问题。
文章篇幅较长,大家可以收藏起来慢慢看哦!
如何发现孩子的潜能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口才怎么那么好?
真的没必要。
人有差异性,做家长的首先要承认差异,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潜力,更有优势。
教育途中,我们要明白,是“以长取胜”,而非“以短取败”!
孩子的长板,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通过多方面观察、尝试来发现孩子的智能优势。
在1983年,哈佛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孩子身上存在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等八大智能。
有的孩子语言能力突出,表达能力强;看了电视能够学着说很多广告词,尽管他不知道广告词的意思;听完父母读的故事可以轻松地复述……这些孩子具有 语言智能方面的优势。
有的孩子听到乐曲就有感应甚至自然而然地手舞足蹈,这些孩子具有 音乐智能的优势。
有的孩子喜欢听或者阅读科普类故事,在下棋、算术等方面表现突出,说明他在 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具有优势。
有的孩子很早学会走路,弹跳性好,显示出良好的平衡能力,那么他的 运动智能具有优势。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该好好观察、捕捉孩子的这些特点并予以良好的引导。
需要提醒一点,在安全保证的情况下, 孩子幼年时期的一切冒险与尝试都是在学习与探索这个世界。
父母千万不能因为图省事怕孩子捣乱、把衣物搞脏、怕麻烦,过多要求孩子听话,甚至过多强行制止孩子行为,这样会错失很多发现孩子在尝试过程中显示潜能的机会。
另外,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在自己信赖的人面前,孩子才会兴致勃勃、大胆地去尝试,内在动力得以唤醒,潜能得以显示。
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
有些家长说,孩子在六七岁时,就已经出现厌学的现象了。
这是很不正常的。
这个阶段,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最强,如果出现厌学,那一定是学习的内容,跟孩子的学习能力特点,有很大的差距。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擅长用听力来学习的人大概占整个人口的30%。 而65%左右的人,天生需要一些视觉的帮助。
比如说,学地理需要画个图像,才能记得更清楚,学历史时需要画一个时间轴,通过视觉来帮助记忆。还有大约5%的人需要通过触觉来学习,需要动手做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因为孩子之间存在学习特点的不同,所以父母在养育过程中要 多观察和接纳孩子,为孩子创造有利的学习方式与条件。
在日常养育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刻意的训练发现孩子的学习特点:
比如上小学之前对孩子进行 听力的训练,先是一、两个指令的练习:请把这个玩具给妈妈,帮爸爸拿一双拖鞋,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做到,这是一个正常的听力理解的过程。通过复读机或者录音机给孩子播放故事,然后让孩子给父母复述故事,看看能够达到多高的准确率。这些都是听力的训练。
与孩子一起看有图片的故事书,看孩子能够记住多少内容,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场等公共场合游玩,回来后问孩子看到了什么,与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并讨论其中的情节与人物,看看孩子看懂多少,怎么理解的,这些都是在观察孩子 视觉方面的学习特点。
只有选择了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孩子才能得到正向反馈,自我确认:我能,我可以,从而得到好评、鼓励与奖赏,那么孩子的内在动力就得到了有效的唤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这个学习的金字塔。
这个金字塔告诉我们,讲座这种形式的学习,不到10%的孩子会吸收的比较快,50%以上的孩子会在与别人讨论的过程中吸收理解的比较快, 90%的孩子,在重复教给别人的过程中他会吸收理解得最好。
因此,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可以在家里 准备一块白板,鼓励他们当老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给家人,不但提高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加强了理解。
不断地重复与强化这样的行为,孩子得到的认可越多,就越有动力去学习。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启示
父母要给孩子积极的期待
皮格马利翁效应,大意是: 如果你对一些人赋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成为现实。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实验发生在1968年,他来到一所乡村小学,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测验结束后,他把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要保密,免得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这个名单占了学生总数的20%,但大家都不知道,名单上的学生其实都是心理学家随机选的。
奇妙的是,8个月后,情况果然有些变化。
在针对这18个班学生的测验中发现,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学习力、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面对这个结果,他提出了一个词叫“权威性谎言”。
他认为,他对于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权威,将“你最有发展前途”的“谎言”传递到那些学生身上,最终他们果然变成了这样的人。
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是老师们通过情绪、态度影响了他们。
在特朗普小的时候,父亲曾对他说:“你将成为领袖!”
特朗普一直将这句话铭记在心里,最后不但成为了成功的商人,还当上了国家总统。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却反其道而行之。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
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
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的负面评论,而正面评论却只有30多条。
“你怎么这么笨?”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这些,都是父母打击指责孩子的常规用语。
曾有人对七百多个家庭跟踪调查4年,发现, 那些整天有很大压力,喜欢打击孩子的父母,孩子的认知发展,会比同龄小孩落后一年。
这样的指责,其实是在一遍遍在孩子重复“你怎么这么差劲”。
每天在学习中接收到的都是这样的反馈,孩子不厌学才怪呢。
斯坦福心理系教授凯萝·杜艾克研究了35年“上进心”,并提出: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给他们热爱挑战,乐于感兴趣找到失误的原因,享受努力的过程,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如何夸,让孩子更愿意努力?
如果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过多训斥、指责等负面评价。
那么孩子的求知欲就会被浇灭,上进心受到打击。
所以,为人父母要做到, 注意观察孩子被什么所吸引,并及时表扬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
但,如何表扬,也是有大学问的。
如果你总喜欢夸孩子聪明,有天赋,那么孩子会觉得聪明是更重要的事。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聪明,他会选择难度小的任务,再次漂亮地完成任务。而那些他觉得超出他聪明程度的任务,他会选择放弃,毕竟他不可能在解一道题的时间内忽然提高智力吧。
另外,有的孩子为保持看起来聪明,躲避风险避免出丑,有可能会犯错比如通过作弊来获取高分。面对失败时,往往容易束手无策对自己的问题不能正确归因。
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会觉得努力更有价值,更喜欢迎接挑战,因为难题才更需要努力。
这也是影响孩子性格的一个重要环节。表扬孩子努力,他会认为,能否做好一件事取决于勤学多练与坚强的意志,这些都会慢慢转化为自己的性格特质。
那么,我们平时怎么夸孩子,才能让他觉得努力比天赋更重要呢?
分三步走。
01 表扬孩子努力,而不是聪明
其实,我发现,夸孩子最该防的,是亲戚和外人。
虽然我知道他们都是出自好心。
年前,带女儿去亲戚家,她背了一首唐诗,于是亲戚们纷纷拍手称快,说女儿很聪明。
买菜的时候,女儿一下子把价格算出来了,于是阿姨就夸孩子好棒。
当朋友看到女儿的画时,便夸孩子很有画画天赋。
每次这种时候,我都会重新夸一遍,更加着重孩子的努力,比如她花了不少时间背唐诗,经常练习算数,非常努力画画等……
02 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
比如女儿做数学题,有的时候她会催着我给结果,其实孩子做得很好,我也不会简单点头说个对。
而是先问孩子:你是怎么算到这一步的?
等到她把计算过程说出来之后,我会说:很好,这个方法很不错,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
孩子就开始想另外一种算法。
这种表扬方式,就是不要让孩子过于在乎分数,而是培养她找数学规律的兴趣,并且把她的注意力引导到过程上去。
这样,她的重点不是“不能出错”这件事情了,而是能体会数学本身的美,更乐意去学习。
03 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
女儿弹琴的时候,弹错几个音,她会很沮丧。
这时候我就会跟她说:我们是在错误中学习的。你上次第三小节没弹好,这次听了特别好,有进步。
有时候我还会和她击掌庆祝这个进步。
我要让她知道,遇到挫折没关系,努力去解决都是值得夸奖的。
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欲?
教育最糟糕的结果,就是孩子没有求知欲。
曾把3个儿子培养上斯坦福的传奇妈妈陈美龄,在采访中就透露了一个重要细节。
当陈美玲的孩子问她问题时,她绝对不会说等一下。即使在她做饭的时候,孩子走过去问她问题:妈妈,为什么天是蓝的。
她回答不了这种问题时,她就会把火关了,说上一句:你问得真好,我们一起去找这个答案。
正是她这样认真的态度,鼓励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成就了孩子的学业与梦想。
其实,孩子是天生的学习机器。
宝宝一出生就需要积极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并结合不同来源的信息来学习。
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比成年人要高得多。
但是,这种学习能力可能会随着经验的增长和父母的不正确应对而减弱。想要保护孩子的学习探索能力,我们要做到这三点:
01 保持开放,少给结构性建议
什么叫做结构性性建议?
比如,拿到一个火车模型,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玩,却不给孩子拆开火年、看看里面零件的机会。
又比如,让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直接要求孩子套用公式,用最快的速度算出答案,却不让孩子花时间,想想另外一种解题思路。
再比如,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过早地对绘本里面的人物和事情下论断,比如巫婆就是“坏人,自雪公主就是“好人”。这些结构性建议就等于过度强化了先验概念,完全不给其他的假设一点察间。
如果你想让孩子变成更强的学习机器,首先要注意保持开放性。把玩具给他们的时候,就鼓励他们多去探索、创造出不同的可能:让孩子解题的时候,多问他们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跟他们讨论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把话说死,给各种假设都留一些空间。
02 多带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信息
孩子从观察中学习,他们大量地看、听别人的信息,如果可以给孩子提供多样的观点、不同的信息,他们样本库的概率分布就越合理。
所以,随着孩子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你要多带孩子接不同类型的信息。
比如给他提供开放性更强的玩具。比如积木、画纸;带他多出去看看,让他理解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给孩子读读百科全书等科学书籍。
这样做,一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二是帮助孩子把更多可能性纳入到他们的知识库中、他们对世界的判断会更准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03 跳出自身环境,寻找人生导师
有一项历时17年的跟踪研究,要求数百名女性列举生活中最影响她们的人。
大部分人像你和我一样,选择了父母和导师。
17年后,研究人员找到这群人中最敢于作出变革、追求创新的女性,发现她们中只有1%的人认为,影响她们改变的动力来自父母,有17%的人认为来自导师。
所以,如果你想鼓励孩子形成学习探索精神,最好的方法不是让他向你学习,而是鼓励孩子跳出自身环境的限制,跟他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榜样,这样才能快速提升他的志向。
如何找人生导师呢?
你可以跟孩子讲一些历史上的伟人和科学家的创新故事,比如介绍伽利略如何用比萨斜塔的铁球实验推翻了旧学说;讲讲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或者给孩子念一念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
其实,除了讲历史,虚拟的童话故事一样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只要这个人物是孩子喜欢,有动力为去模仿的,都可以。
有大格局的父母
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有格局的父母,让孩子懂得努力的意义,帮助孩子建立梦想。
梦想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动力,也是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挑战。
父母的大格局,其实是一种滋养和成全孩子的力量。
然而,现实中很多父母把一些短期目标等同于梦想,把孩子的梦想定位在高分数、名牌大学、好工作、赚钱等方面,这是孩子缺乏强大而长久的学习动力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追求高分数, 父母紧紧盯着孩子每天的作业和每次的考试成绩。
孩子做作业时忍辱负重,父母也焦头烂额,亲子关系紧张。
我们之所以特别容易感到焦虑与烦恼,就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短期”目标的圈子里打转。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某一段时期跑得快与慢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能够一直坚持跑。
最后,还是那句话: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如果父母随波逐流,孩子就学到了得过且过。
父母积极向上,孩子就学会了锐意进取。
和大家共勉!
觉得有帮助,欢迎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投稿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原创稿件,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ertongxinlixue/45331.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