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31 04:15:08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辽宁省盘锦市
在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那时候的大学生是非常“稀有”的。如果一个家庭能够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那么这件事可能会是整个家庭一辈子的骄傲。考上一所大学就等同于我们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有了保障。等于跨入了更高一个阶级,不仅是我们自己,连带着整个家庭的命运都会发生改变。但是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大学的扩招,近十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2019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高达800多万。虽然这个数字与我国的总人口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每年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可是市场上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却难以与供给达到平衡。这就意味着,有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面临找不到工作,或者自降身份,从事与自身能力不匹的工作岗位。仅仅是每年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就很多,但凡想进入更好的企业就职,就必须是985名校毕业的学生。一般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比如之前有一些大学的辅导员招聘要求中,明确指出应聘者需要拥有博士学历。几年前,大学辅导员这一岗位只需要本科毕业生就足够了,而且这类学生完全可以胜任这一岗位。可是如今,博士生才能有资格当辅导员,不知道是高估了这一工作岗位,还是低估了博士生的身份。从这一现象中,我们也能看出来学历贬值是越来越严重了的。大学辅导员这一岗位虽然对于工作要求并没有那么多,但总的来说还算体面,毕竟在大学内部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后,只能到私企当一名普通的员工,从光鲜体面的大学生沦落到社会底层的工作人员。这种身份的转化让人觉得悲哀,但这也正是现实的写照。
一、大学的教育模式成了“催化剂”
我国大学采取的教育模式,一向是严进宽出。通过严酷的高考考进大学之后,有一些学生就彻底放松下来,平日里能够准时到达课堂上课的学生,都属于比较好的学生了。有一些学生则到了期末考试前几天的时间,找身边的同学要重点,临时背诵。即便是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也逐渐变得功利化。他们到大学只是为了在每一门科目上尽力取得一个高分,而并不是为了学会什么知识。有的同学甚至前一个学期学习的知识,一个假期之后全都忘光了。这类现象在普通大学里很普遍,大部分人很难进行自我约束。
二、个人能力与工作岗位的需求极度不匹配
在大学期间,我们主要是接受学校对于我们的教育,被迫吸收一些知识。但我们却很少有机会主动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具体的实践。公司需要的是工作能力强的员工,而不是知识储备丰富的学生。理论基础再扎实,实践能力不强也是万万行不通的。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就必须保证我们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大学毕业后很多学生仍然是一张白纸,又眼高手低,不愿意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做。认为与自己的能力不匹配。
三、有些大学生过于“乐观”了
有些孩子在考入985或211大学之后,就觉得自己已经赢了大部分学生。事实的确是这样,但是将来与我们竞争的却是另一半学生。这些学生学历可能比我们更高,能力也比我们更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是名校毕业生,来所找的工作一定要非常体面,各方面的条件都必须达到自己的理想标准。真正进入社会之后,发现这样的工作是比较难找的。但自己又碍于名校生的身份,不肯放低标准,无意之中却活成了大家口中的“啃老族”。保持乐观的态度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自己的能力,盲目乐观的话,不但会丢掉很多机会,也会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狭隘。
未来几年内,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环境可能会越来越恶化。学历可能并不是我们的优势,但学历不高,绝对会成为我们的劣势。现在认识到这个现实还不晚,小编也希望正处在大学阶段的孩子们要放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ertongxinlixue/39194.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