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时间:2019-10-16 15:10:38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广东省汕尾市

导读:本文是由广东省汕尾市网友投稿,经过邹平癌症村编辑发布关于"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委员会表示,他们进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消除全球贫困的能力”。

诺奖季的最后一个奖项,不仅迎来了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主、史上第二位女性得主,也诞生了第一对一起获奖的伉俪。

获奖者的创新研究,也揭晓了困扰全球人类的谜团——关于贫困的本质。

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不仅是一对科研上的拍档,在生活中也是一对伴侣”。

负责宣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瑞典皇家科学院永久秘书汉森在宣布现场这样表示。

历史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曾诞生过夫妻档,最有名的就是居里夫妇。这对已经诞生50周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来说,夫妻档还是第一回。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巴纳吉和妻子迪弗洛

01

因学术而结缘的夫妻

过去的二十年,这对全球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家夫妇,试图理解穷人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对贫困缺乏足够的理解,是如何破坏了与贫困的斗争。

10月14日下午,58岁的班纳吉和46岁的迪弗洛共同获奖,以表彰他们在“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出生于印度的班纳吉和出生于巴黎的迪弗洛成长于完全不同的世界。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迪弗洛出生于一个基督教新家庭的她,父亲是名数学家,母亲是个儿科医生。

6岁时曾读过一本关于特蕾莎修女的书,书中提到了一个叫加尔各答的城市。这个城市非常拥挤,人均居住面积只有0.93平方米。

当时她把这个城市想象成一个大棋盘,由许多个3×3英尺的小格子组成,每个小格子只能挤进去一个“小兵”。当时她就思考着,自己究竟能为那个城市做些什么呢?

24岁时,她终于以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生的身份访问了这座城市,却发现只有树木和空荡荡的人行道。那本书上刻画得触目惊心的困境究竟在哪,那些拥挤的人群都跑到哪里去了?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班纳吉6岁时就知道加尔各答市的穷人住在哪,他们就住在他家后面那栋摇摇欲坠的小房子里。

那些穷人的孩子似乎总有玩的时间,他们擅长玩各种游戏,能在任何运动上打败他,让他嫉妒。而他则必须待在家里学习。

当时,他是一个绝对的后进生,学校也抱怨他拖了后腿。

但是他的父母——两位学术经济学家——都拒绝接受这一观点,并坚持认为问题在于学业太简单了,所以就让班纳吉跳级。这一操作却让班纳吉对学业产生了兴趣,在加尔各答大学和尼赫鲁大学毕业后,最终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多年后,班纳吉和迪弗洛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师生身份相遇了。

指导她毕业论文的教授就是班纳吉,也成为了她后来的伴侣

4年后,迪弗洛毕业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终身教职,那时她仅有27岁。而现在他们都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经济学教授。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两位经济学家在经济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迪弗洛是过去十年间其论文被全世界引用最多的女性经济学家,以及众多重要经济著作的合著者。她的研究领域聚焦于扶贫和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包括穷人医疗卫生、社会政策评估等。

自从加入麻省理工学院从教以来,她已经发表和完成了56篇论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论文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一些繁复的田野调查与实验所耗时间都需数月,甚至1~2年。

早在2010年,迪弗洛已经拿下“小诺贝尔奖”——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奖章,这项奖章被视为诺贝尔奖的重要指针,获得此奖章的学者,通常会引起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注意。

所以人们都说,她的诺贝尔之路就已经是注定了的。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迪弗洛还曾被美国《时代》杂志列为2011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她还曾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经济顾问,负责就贫穷国家的发展援助问题向奥巴马提出建议。

她认为,经济学家应该像管道工那样工作,或者至少“我们中应该有一些人花部分时间做部分那样的工作”,而且必须随时观察,在出现明显泄露和堵塞的时候进行修补和疏通。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班纳吉现任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一个专门研究美国国内外重大问题如教育、科技、人权、国际安全等的机构。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分析研究局前主席、NBER研究员、CEPR研究员、基尔研究所国际研究员、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和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员,曾任古根海姆研究员和Alfred P. Sloan研究员,并获得Infosys奖。

班纳吉和迪弗洛、M.Kremer联合在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和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开设了近10年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生课程,一般该课程的前三分之二都是由这对夫妻讲解的。

他们的课程一般涉及的领域有:营养与健康、教育、土地、信贷、信誉、性别与家庭、科技、人口,与普通的发展经济学一般无二。

但他们在讲解方法与具体研究思路方面,一直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方法在验证传统理论当中的必要性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就是这样两个人,对全球贫困问题都有着极大的关注。

2003年,他们共同创建了Abdul Latif Jameel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

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2011年,他们合作撰写了《贫穷经济学》一书,作为一部关于扶贫政策的微观经济学的书,却出人意料地收获了全球的关注,获得了2011年《金融时报》/高盛年度最佳商业书籍奖。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经济学人》评论:“这本书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研究,亲身体验并描述了全世界至少8.65亿贫困人口(日均收入低于0.99美元)的真实生活。”

《金融时报》评论:“它反映了贫困人群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做出选择的。此类书籍帮助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代表了我们需要继续坚持的实践方向。”

《魔鬼经济学》作者、经济学家史蒂芬·列维特:“对于每一位关心世界贫穷问题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我很久没读过能让我学到这么多的书了。《贫穷的本质》堪称经济学的最大献礼。”

02

关注全球贫困人群

他们的创“新”破解了人类谜团

在《贫穷经济学》问世之前,经济学家对扶贫的看法一直呈两种分歧:

一种以美国的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使穷人贫穷的最大因素是贫穷。

如果提供足够长时间的外国援助,使他们摆脱阻碍发展的疾病、无知和债务,那么不久之后,他们就能为自己解决问题。

而以美国的威廉·伊斯特利为代表的另一派则认为,真正的问题不是贫困,而是援助本身,会导致一种“依赖文化”,使穷人保持贫穷,无法看到通往富裕的唯一真正的道路——自由市场。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班纳吉则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更多是出于争论和猜想,而不是经验。扶贫援助的预算往往高达数十亿美元,但真正分析其成果的研究很少。

他和迪弗洛就提出,更好的方法是借鉴制药行业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援助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他们创立的扶贫行动实验室,多年的研究结果让大多数人大跌眼镜。

例如,免费或有补贴的蚊帐、水氯化片(用来净水)、学校教育或避孕药的发放,经常被莫名其妙地拒绝使用。这些可以拯救生命的赠送品,却遭遇了令人费解的冷漠对待。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而广受赞誉、认为是解贫灵药的小额信贷,事实上也不如人们想象得那样具有革命性。

但是班纳吉也并没有急着把此前的结论一竿子打翻,因为他发现,对援助的提供机制进行微小的调整,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其效力

例如,在播种时向肯尼亚农民提供半价肥料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没有在收获期攒下足够的钱来购买。但是,在收成后,农民有了负担能力,此时向农民出售全价化肥券,等到播种时再兑换成肥料,可以使肥料用量增加50%。

当援助手段能考虑到受援助者生活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重新精心设计之后,援助才会开始像杰弗里·萨克斯想象的那样发挥作用。

这本书不会告诉您援助本身是好是坏,但是会说出特定的援助实例是否有好处。” 班纳吉和迪弗洛写道。

他们的研究最强调的一点是,援助并不是黄金箭,并非都能正中靶心

贫穷的经济学的这个案例说服力极强,任何人在阅读后都无法不同意。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本书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和英国的贫困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帮助哈特尔浦(Hartlepool,英格兰城市)或格拉斯哥(Glasgow,苏格兰城市)的穷人。

这项研究也让我们发现,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穷人并不神秘,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也和我们一模一样。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同一个城市的贫富差距:一边是富人的高尔夫球场,一边是穷人的贫民窟丨Johnny Mille

那么穷人为什么总会做出错误的选择,难以摆脱“贫穷陷阱”呢?

班内吉认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在没有强迫或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明智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美国对超级自由主义的推崇,造成了扶贫措施很难奏效,也是为什么我们无法做出良好决定的原因。”

“如果你的生活状态一直都很差,我不确定人们会不会去考虑控制冲动。如果你像我一样,有很大的雄心壮志,并且认为在你的生命中有很有可能去实现,你在面临诱惑方面的表现可能就会完全不同。

但如果我感觉,我所期望的东西从未得到过,那我还控制我自己干什么呢?这样想完全合理。”班纳吉说。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贫穷的本质不是懒惰:诺贝尔经济学奖破解人类谜团

“穷人看上去总是做出错误选择,好像是因为他们不在乎。他们看上去不太在乎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真的几乎看不到生活改善的可能,而这可能是正确的。

如果你知道你永远没办法爬上那座山,那你可能就不会尝试了。推动岩石去尝试,最后让它砸到你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他们关于穷人如何消费食物的一些研究非常有趣。他们质疑穷人尽可能消耗更多食物的假设,通过对18个国家穷人生活数据的分析,经济学家们发现,生活在农村地区的极度贫困人口中,食品消费占36%-70%,而在城市地区,食品消费占53%-74%。

穷人确实在食物上花钱,但他们容易把钱花在“味道更好、更贵的卡路里上,而不是花在微量营养素上。买来的食品从粗粮变细粮,再到糖果一类副食。

“随着收入越来越高,印度穷人摄入的卡路里和微量元素反而越来越少了。他们在书中指出,很多穷人会将积蓄花费在婚葬礼、电视、摩托车、手机上,核心就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乏味。

他们的工作还表明,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需要重新考虑粮食政策,像大多数粮食安全项目那样提供更多的粮食,往往不会奏效,也无助于穷人改善饮食,因为主要问题不是卡路里,而是其他营养物质。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有针对性地帮助弱势学生能显著改善教育成果

一项更有趣的实验,则是了解发展中国家学校里孩子们糟糕的学习结果

“我们做了一些实现,改变一些输入,比如改变教学的方式、改变课本或者改变时间。事实证明,真正重要的是孩子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来满足他们欠缺的需求。一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学校系统之外的东西。”

03

16年如一日从事贫困研究

希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我非常年轻的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到我必须帮助他人,拯救世界。这一直是我的一部分。”2013年在接受《解放报》采访时迪弗洛如此说道。

“有两个问题总是困扰着我。我为何在这里出生?这赋予我什么责任?”

迪弗洛曾在《星期日报》的采访中声称自己是左派,但是务实的左派。“左派和右派的区别,就是对财富再分配所采取的立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走的更远。我认为必须对富人征税,并向穷人重新分配。”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上文提到过,班纳吉与迪弗洛夫妇合著了《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写作非常优美,像是一个柔和的声音在对你说话,似乎不像是两个人共同创作的。事实上,最终写作是班纳吉一人完成的。

迪弗洛具有把所有的材料都放在一起呈现的强大能力,而他的工作则是理顺句子,让它成为一体。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在《贫穷的本质》中,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的开创性工作,为什么要从事这项研究

“自打贫穷一出现,我们就产生了某种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贬低穷人的冲动。穷人频繁地出现在社会理论及文学作品中,他们被描述得有时懒惰,有时上进;有时高尚,有时鬼祟;有时愤怒,有时顺从;有时无助,有时自强。”

毫无疑问,有些政策取向与这种针对穷人的看法相一致,如“给穷人创建自由市场”“呼吁人权至上”“先解决冲突”“给最贫穷的人多些资助”“外国援助阻碍发展”等。

然而,这些想法却无法帮助那些处于贫穷状态下的普通男女实现希望、消除疑虑、弥补不足、满足愿望、坚定信仰、解决困惑。

贫穷经济学常常与穷人经济学相互混淆,因为穷人几乎一无所有,所以他们的经济状况一般也无人关注。

遗憾的是,这种误解严重影响了消灭全球贫穷之战——简单的问题会产生简单的解决方法。扶贫政策方面充斥着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泡沫,事实证明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要想取得进展,我们必须摒弃将穷人贬低为固定形象的习惯,花点儿时间真正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包括这种生活中的复杂与多彩。16年来,他们始终坚持着这一行动目标

他们认为,需要的是“停止把穷人变成卡通人物,尽力了解他们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印度一所乡村学校丨indiatoday.in

在如今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扶贫的有效性也显得更为重要。

班纳吉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援助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和深入研究某些事物,并推动创新。”

这对夫妇相信没有消除贫困的灵丹妙药,但有很多事情可以帮助改善穷人的生活。一个简单的信息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什么是最容易感染艾滋病毒的方式);根据我们所知道的做正确的事(廉价的盐里加铁和碘);以及有益的创新(小额信贷或使用移动电话的电子转账)

他们希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有过不幸的历史而注定失败”。他们说,我们经常需要对抗的是“无知、意识形态和惰性”。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伉俪:和全世界对贫穷的误解作斗争

Abhijit Banerjee

“我们能够将世界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这可能无法在明天就实现,但一定会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将来实现。

不过,靠惰性思维是无法实现这个梦想的。我们希望你能明白,我们一步步耐心的研究,不仅仅是抗击贫穷的有效方式,而且还能使世界变成一个更有意义的地方。”

reference:欧洲时报《这位法国女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Abhijit V.Banerjee 与 Esther Duflo著;BBC NEWS《The Nobel couple fighting poverty clichés》

批判性思维入门

真假世界未解之谜

第二季 科学视频课

8个未解之谜权威解答

18个短视频震撼来袭

寻找证据 还原真相

尊重事实 拒绝盲从

认知 思考 质疑 辨别

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主讲人 汪诘

博雅小学堂热门科普主播

知名新媒体科普人

科普作家、科普演讲家

原价¥9959

点击原文,查看详情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xiaoxue/16897.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