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05 08:59:11 来源:新浪教育_新浪网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
个人简介:
王妙娴,洛阳孟津育才实验学校,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三年班主任工作和五年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如今担任孟津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英语教研组长及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
学习无止境 成长无终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这表明教师应该在反思中成长,即教师成长越反思越经验。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说起教师的成长,那一定离不开课堂。我认为一个老师,不管他是不是名师,都要靠课堂立身,好的教师首先是在课堂中成长的。
朱永新在《新教育》中也提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三专”模式来实现: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称之为新教育教师成长的“吉祥三宝”。
2011年至今,弹指一挥间,8年过去了,回首自己这一段专业成长的旅途,浮现在脑海中最多的就是那一节节公开课,我的成长与“课”结缘。今天就说说我与课的故事:
听课——助推成长
初登教坛,我也像千万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一样,面对学生,手足无措。公开课失败的惨痛教训,至今历历在目。好在,我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听课,我每学期听课至少60节,名师课堂最少10节以上,每次我的听课记录至少超出其他教师一半以上,在反复听课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一招一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先是学习身边有经验的老教师。记得有一次雷晓玲主任在做示范课,在孩子们“像在做梦一样”的高度评价中,我们深知对课堂探索的责任之重大。后来,有机会到永威、洛阳多次学习,听到了县里乃至市里的大型观摩活动。一节节好课,进入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更多的反思自己的教学。
再后来,也就是去年开始在刘校长和郭校长的带领下,我校英语组全体教师进行了两周一次的全国名师教学实录学习。我们走进了全国名师林丽、田湘军、仇婕等名师的课堂,可以说一盒光盘,实现了我校教师与全国名师零距离接触。从学习中,我们认识了PRT教学理念的语音阅读教学;我们理解了英语绘本课的教学模式;我们探讨了TPR教学法在低段教学的运用;我们学到了专家评课的先进理念;我们感受到了…… 学然后知不足,攀才知峰之高,聆听专家声音,感受名师风采,每位专家对名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和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高度肯定和赞赏,同时也给每节课一些宝贵的建议,例如:教学以拼读性的故事阅读和故事性的阅读都要有明确的指导;教学设计的每一步都要紧扣教学目标;每上一节前要弄清课型等等。
俗话说:人不学习就会落后,姑且不说落后要挨打,但是,不管怎样,落后,总是一件让人不开心的事儿吧。每每看到名师大咖的课堂教学,总感觉他们的课堂那么的运筹帷幄、游刃有余,总感觉到我们自己课堂更多的不足。他们的课堂有的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有的高山流水、润物无声。羡慕嫉妒没有恨地想:我们怎样才能达到如此般境界?细细揣摩,要想上课轻松,就的课前辛苦。
磨课——经历成长
我记得曾经有位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想让一个人一周不得安宁,那就让他讲一次校内公开课;如果想让一个人一个月不得安宁,那就让他讲一次市内公开课。”此话道出了为人师表者的真实心态。讲公开课就意味着你的课要进行一次大家的检验、挑剔、褒贬、评价,为此你可能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尽最大努力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细细算来我每学期至少上3次公开课(从晨读课、复习课到试卷评讲课,从词汇课、听说课到阅读课),我对自己也有个苛刻的要求,没有特殊情况,选课时不能选上过的课,对自己也是一种磨砺。
记得前年暑假刚开学,雷主任让我示范课,因为大家选课时都不愿意讲阅读课,我思考再三,忐忑不安中选择了上册书中唯一的一篇阅读课。本课也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阅读教学,于孩子而言,于我而言,都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从未真正意义上上过一次关于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公开课,却一下子拔到示范课的层次,对学生有太多未知,对自己有太多的怀疑。从选课结束,我的心就没有平静过,一直在想每个环节应该如何设计才能出彩。如何从学生的已知自然过渡到本课的重、难点;如何不失趣味性地让学生参与课堂,大胆表现自己;如何让学生领悟英语阅读的小技巧;如何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把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我在无数次修改后最终定稿,孩子们很喜欢那节课,从此爱上了英语阅读课,课堂也有不完美,但也阻挡不了我前进的脚步。就像季羡林说的,“不完美就是人生”,真实的课,也是 “不完美”的。“不完美”,会带给上课者和听课者共同的思考——如何抵达“完美”;“不完美”,才会让你在备课之前,用更多的时间去琢磨;“不完美”,才会激励你花更多的时间,“用一辈子去备课”。
关于磨课我也有了深深的体会,磨课就是磨到分分秒秒的话于学生而言都是有意义的。我记得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好课的标准应该是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平实(常态下),真实(待完善),我一直在努力的像这些目标靠拢,这让我一下子从关注自身是否完成教学的层次跳跃到关注学生是否参与课堂、有效学习的层次。我想这便是我最大的收获。纵然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细节把握不到位,但教学观念的转换好过一次完美的公开课。
追课——加速成长
近两年听了太多全国名师的课堂,经过反复的琢磨,我觉得,我的风格,应该承接于徐瑾、张子辉、林丽等大家,我应该在学习他们教学艺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于是,我开始了“追课”之旅。我像粉丝追踪偶像一样,锁定这三位名师的课,反复研究课堂实录,详细到每句话、甚至每个动作。这几位名师的教学实录,我几乎每一节都抄过至少一遍,有的课,我甚至能听二遍、甚至三遍,记录每一个精彩片段。
研究他们的实录或录像,我有两个绝招。一是微格研究。从“导课艺术”、“问题设计”、“突发处理”、 “课堂激励”、 “结课艺术”等维度,归类研究,提取策略。二是还原研究。试着将名师的课堂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再在“教学设计”的边上,写出“设计意图”。就这样,实录——设计——理念,一步一步逼近名师教学设计的内核。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渐渐积累了上百个经典课例或片段。慢慢地,我的教学也初步有了自己的风格,在的课堂教学一点点在进步。追课加速了我的成长。
研课——抱团成长
著名教授苏步青说:“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用三份力量批改作业。反之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可以只用一份力量批改作业。”每一位老师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且不说如何认真地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如何细致地准备教具,至少对一节课的教学流程要熟悉,最起码的突破重难的方法和措施是要有的。因此在听课学习中,我们要不断的思考教学,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教学。
俗话说:一个人能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能走的更远。我们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大教研相结合的备课模式,我们每天都在不断的反思,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行,我行故我新,愿我们在教学的路上都能不断的思考、实践、反思、创新,都能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过程,有的成长是自然而然的,有的成长伴随着助力,有的成长甚至是痛苦的,无论成长持续的时间长短,结果都应该是欣慰的,就像女同胞们减肥一样,一个人减肥和一群人一起减肥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家减肥和在健身房减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和高人指点的重要性。没人阻止你成长,除了你自己。
最后,我分享一句爱尔兰的罗伊•克里夫特的话:I love you,Not for what you are,But for what I am.When I am with you。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或许身为一名教师你最美的样子一定是在课堂,老师们请珍惜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最美的样子吧!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xiaoxue/12711.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下一篇: 中国留学生遭遣返美国校长向政府要说法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