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1 09:14:10 来源:新浪教育_新浪网作者:河南省濮阳市
原标题:全球高校备战9月新学期:寻求灵活签证政策 重点准备线上教学
本报驻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刘天亮 田秋 纪双城 青木 孙秀萍
夏天已至,全球的大部分学生迎来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暴发以来的第一个大长假。为让学校早日进入“正规”,美国政府早前想要强令高校开展线下课程,威胁取消只上网课的留学生的签证,又因多数学校抗议不得不撤回政策。在这段特殊的假期,各国政府的签证政策、学校的下学期计划以及学生们的暑假活动成为国际教育界的热点。
留学生续签有放松调整
“得知政策取消,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正在加州某知名高校读书的王同学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美国移民局公布“只上网课将取消学生签证”的通知时,所有的国际留学生都感到惊慌失措。据王同学介绍,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目前赴美留学签证有时间上的放松调整,此前的“取消签证”虽然是为了恢复到疫情前的情况,“但我们认为现在美国的疫情状况还远未达到能恢复正常上课状态”,只上网课从性价比上“有点亏”,但是全面恢复线下授课还是有一定风险。
在英国,按往年的规定,只有签证到期时间与下一个课程开始间隔在28天以内的学生才可以在英国续签。但是考虑到疫情,英国移民局新规规定,如果留学生签证在今年1月24日至7月31日到期,均可以在英国申请续签。续签只有最后一步生物信息采集受疫情影响无法进行,其他步骤均可在线上进行。对于首次入境的留学生,英国要求提供核酸检测证明。若还没有申请学生签证,但已经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新生,如果希望参与远程学习课程,则无需学校发放担保。也就是说,无法申请签证的学生也可以先上网课。
中国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事馆一名工作人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拥有欧盟国家长期签证的中国留学生,仍可以入境欧盟”。柏林欧洲高校问题专家雷德尔对记者表示,欧盟及成员国目前有一条签证新规则:凡是因疫情或客观原因导致签证到期的留学生,当地外管局会允许其延长一学期签证。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等一些欧盟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中国留学生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必须持有学校提供的秋季学期到校学习的证明,否则无法办理留学签证。也就是说,如果大学只有网课,中国学生9月新学期无法到目的国留学。
据《澳大利亚人报》日前报道,莫里森政府正在考虑为滞留海外、只能上网课的国际留学生保留在澳大利亚工作的权利。根据当前规定,这项权利只赋予在澳大利亚居住16个月以上且完成相关课程的学生。对于返乡困难、被迫留在澳大利亚但签证过期的学生,澳政府在考虑减免他们的续签费用。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和高校也在积极合作试点接回海外留学生。澳大利亚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原则上同意,但目前澳大利亚尤其是墨尔本地区的疫情出现反弹,这项计划面临搁浅。不过,澳大利亚教育部长丹·特汉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计划仍在“顺利进行”,但国际学生返回澳大利亚目前仍无确定时间表。
据日本政府公布,目前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员被禁止入境。广岛、福冈地区的在日外国学者呼吁日本政府,尽快制定对于未能按期返日的留学生入境新规则。早在11日,日本政府称正在协商以核酸检测为前提,允许持有签证的留学生和技能实习生返日。同时,日本正与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与地区协商,允许商贸人员等访问日本。具体措施预计在7月做出决定。
多数学校仍将继续线上授课
英国部分大学已经开始公布9月的开学计划。以爱丁堡大学为例,该校将在秋季正式开始进行教学,并允许受到影响的学生稍晚到校。9月26日和10月10日举行的两个本科开放日目前仍计划继续进行。也有一些高校更明确表示不接受延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公布,决定延期一年的学生需要在明年重新申请,与正常申请2021年入学的学生共同竞争。
在伦敦国王学院上学的吴同学目前已经回国,并且在国内上网课。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虽然从课程上来说,网课看上去轻松很多,但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感觉这段留学经历并不理想”。今年是她的毕业年,现在正在国内完成毕业论文,之后就忙着要找工作,“这两年估计工作都会很难找”。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英国向中国发放了高达11.5万个留学签证,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两成,占赴英国际学生签证总量的45%。然而据今年3月和4月针对中国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英国疫情引发对个人安全、健康和财务状况的担忧,让高达39%原计划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犹豫不决。英国教育专责委员会主席哈尔文表示,按照目前大批学校仍然关闭的情形,大多数学生今年将失去40%的上课时间。
其他欧洲国家还没有针对秋学期的统一政策。部分院校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灵活授课模式,或允许学生延期到下一季度入学。虽然目前欧洲连接中国的航班已经增加,但远未满足需求。张同学按计划应在7月结束柏林工业大学的交流学年,回到国内继续学习。但因疫情,一些课程不能按期完成,加上订不到机票,最终大学给她延期一个学期。
《环球时报》记者询问了多名在欧洲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普遍表示,如果还继续上网课,的确会影响留学意愿,甚至希望马上回国一段时间。不过,就像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留学的史同学所说:“疫情中,保持健康比学习更重要,要理解大学的措施。”
美国学校则要求各不相同。加州政府17日宣布,如果学校所在区在加州的“观察名单”(即疫情有恶化趋势)中,学校则不允许重开面授课程。目前,该州58个区中有31个在观察名单上。在美国一些其他人口不太密集的地区,一些私立学校决定先开始线下授课,公立学校则还在犹豫。在纽约上学的张同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由于自己是金融专业,“文科的话网络授课的水分不会太大”,但对于同校的一些化学、医药等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失去了不少实验操作的机会。“我们学校的生物学比较发达,很多学生都是冲着这点来申请的。没有线下的体验,对这部分学生打击很大。”
目前日本高校还没有开放校园,基本上都采用网课教学。一名在上智大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直上网课对自己的留学经历造成不小影响,更倾向于回到国内完成课程,这样就可以在生活上减少开销。也有学生对记者表示,无论网课还是面授,“对我来说都一样,不会影响自己坚持完成学业的计划”。
各国中小学生今年暑假怎么过
对于各国中小学生来说,今年疫情影响的不仅是他们的课程安排,连暑假作业也和往年大有不同。
欧洲各国近段时间纷纷推出“疫情暑假计划”。法国教育部最近宣布今夏推出“学习假期”,拨款2亿欧元,为100万学生补回防疫隔离期间缺席的课程,其中包括资助25万个孩子到各地“学习夏令营”度假。法国还将设立假日“学习托儿中心”等项目,这些项目可接待30万人。另外,法国将于夏季在城市和乡村地区开放2500所学校。
德国每个城市仍按常规,推出“暑假活动册”。活动册由各城市政府主管教育部门——城市青少局牵头,活动则由各区少年宫、教育中心以及社会机构承办。不过,今年的活动取消了不少需要近距离接触的活动,如足球兴趣活动等,并且增加了更多可以独立完成的活动,如电脑程序制作等。
英国、西班牙、比利时、捷克等国家则呼吁孩子们今年在国内度暑假,同时利用暑假推出大范围的补课计划,以帮助疫情中受到影响的学生。
在疫情之下,英国中小学对于作业的安排令外界褒贬不一。6月1日起,英国尝试鼓励小学一年级与六年级学生返校,6月15日又建议中学开学。然而最近教育部正式确认,政府已放弃让所有学生在暑假前返校,甚至9月能否顺利开学也是未知数。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调查更令外界吃惊:在疫情停课期间,英国有200万孩子几乎没有任何“作业”,包括准备中考和高考的学生。自3月学校关闭后,大约1/5学生在家没上课,或每天学习时间不足1小时,只有17%的孩子每天学习超过4小时。整体来说,英国孩子每天学习时间仅有2.5个小时。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对比尤其明显,31%的私校每天上网课至少4个小时,公立学校只有6%。对因停课带来的不平等和落差,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政府推出暑假大范围的补课计划,帮助学生在停课期间重新步入正轨。但目前教室资源、授课教师的短缺是这项计划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美国疫情严重地区,学校同样也试图通过大量留作业让学生“维持学习状态”。住在华盛顿特区的华人沈女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她的两个孩子所在的学校通常在假期不会给学生留作业,一般是让学生自由去申请课外的兴趣班。“今年学校通过邮件发送了不少练习题和阅读材料,还要求孩子们再多复习上学期的内容。”沈女士表示,周边认识的家庭多数取消了今年的假期旅游计划,重点要帮孩子补回损失的学业。
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由于疫情影响,日本90%以上的中小学决定缩短暑假时间,补回停课失去的学时。此外,今年中小学生的暑假作业也带上了新冠色彩。在日本的教育文化中,中小学生每年暑假作业中都有一项必须完成的“自由研究项目”,也是大多数日本人成长过程中值得纪念的一段经历。自由研究项目基本都由学生自己命题,在暑假中通过对一项事物的“自由研究”,写下报告、装订成册。历年来,日本中小学生最多的研究主题为植物观察、昆虫研究等,也有学生会研究附近的店铺运营、楼房建设等。据日本雅虎新闻报道,今年日本中小学生的自由研究项目中,调查新冠病毒和疫苗的课题成为学生们的首选。
实习编辑:李璇 责任编辑:赵润琰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liuxueshengqing/43880.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上一篇: 作文批改的“正确打开方式”
下一篇: 高考填报志愿前务必做好4项准备工作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