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3:37:43 来源:新浪教育_新浪网作者:福建省三明市
原标题:(疫情之下 重新定义教与学)
疫情之下,这场全国范围内的线上教育实验带给教育更多的可能性。但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线上、线下,还是混合式教学,教育最终都要回归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本质。
“现在我要开始写了,是很简单的单词。”话音未落,英语老师易雪娇在屏幕上的电脑键盘敲出了“discard”。与此同时,屏幕另一端的学生,则要眼疾手快:观察光标的移动、拼出单词、并说出对应的中文含义。
疫情之下,线上教学全面铺开。从学校到校外培训机构,以电脑为主要媒介,居家环境替代传统教室的新型教学模式正式登场。
不同于传统的线下课堂,云上建立起来的教室,没有了固定的教学场景,学生的学习方式被重塑,习惯于三尺讲台的老师们,也不得不摇身一变成为“主播”。
线上教育被按下了快进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在屏幕内外,重新定义教与学。
对70%的教学内容作出调整
3月份的海淀黄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安静。
这里是北京校外培训机构的聚集地。紧邻海淀黄庄地铁站,文化艺术大厦、银网中心、理想大厦三座建筑依次排开,是学生校园之外的第二课堂。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失去了往日喧闹的景象。
3月6日下午6点,本该出现在新东方银网中心校区的英语老师易雪娇,却“留守”在三公里之外的家里。坐在电脑前,等待学生们陆续上线。
受疫情影响,易雪娇所在的新东方北京学校,宣布寒假、春季课程以“线上小班互动直播模式”进行,直至疫情结束。不仅仅是新东方,学而思、高思等多家教育机构也开启直播授课模式。一时间,线上教学转型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
匹配符合线上教学需求的课程内容,是需要跨过的一道坎。易雪娇教的初三年级,正处于复习阶段。如果不出意外,这批学生将在100多天后参加中考。如何通过16次课,32小时,帮助学生整理情绪、梳理重难点、紧跟考点,对易雪娇来说,任务十分艰巨。
“70%以上的课程都做了调整。”易雪娇告诉记者,寒假课她将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内容融入课堂。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报告,到相应的新闻报道,都成为了她的教学素材。
易雪娇将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内容融入课堂。
北京时间1月27日凌晨,科比和他的13岁女儿在直升机事故中不幸遇难。“我就明显感到那几天,有个别小男孩很颓,整个人状态不是很好。”易雪娇很快做出“回应”。在她的课堂里,加进了科比写给篮球的情书——奥斯卡最佳短片《亲爱的篮球》,以及关于科比的“冷知识”。“要不断根据正在发生的事情,重新梳理教案,不断为课堂教材添点料。”
对于老师来说,这也是对学生的“主动靠近”。不同于线下更为直接的交流方式,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当务之急。
新东方北京学校科学课老师李晓雨介绍,为了匹配线上教学需求,同时出于课程本身的迭代精进需要,教研组几十位资深老师通力合作,对初一科学课进行了大换血。原本课程是以荒岛求生为背景,学生课上进行自我代入,学习如何在荒岛上辨别方向、掌控时间以及辨析海水元素成分等知识,生动地进行理科思维训练和实验操作。
“这样的故事虽然代入感强,但毕竟离学生更远”。李晓雨担心,受制于屏幕的阻隔,贴近性较弱的教学设计更不讨喜。教研组经过多番讨论,决定吸收美国科学教育方式,以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切入,从卧室、浴室、厨房等生活场景进行课堂引入,通过识物、明理、致用等环节激发孩子们了解常见物品背后的原理知识,并利用家中小物件进行课堂实验,把知识点融进身边的案例。
除了寻求更具贴近性的教学素材,老师们还要在课程设计的逻辑性上下功夫。
李晓雨指导学生动手做“不会掉落的乒乓球”实验,感受大气压力。
“线下上课时,每个现象原理之间的衔接可以通过课堂实验、课间交流来实现。改到线上课后,课程设计的逻辑性会更强,否则会让学生听着一头雾水。” 李晓雨说,线上授课,无论是课程开场引入的小物件,还是课中小组讨论点,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推敲打磨。
“不想让我的孩子掉队”
对易雪娇来说,走上云讲台,教学模式的转变也在倒逼教师进行自我革新。
线下课堂上,易雪娇的肢体语言十分丰富。她形容自己是“疯疯癫癫”的授课风格,一节课下来,常常会感到腰酸背痛。转为线上之后,曾一度不适应。
不再具有物理意义上的教学场景,有限的屏幕下,易雪娇觉得有些束缚手脚。“前几节课,互动起来很谨慎。”此前用于互动的教学法不再适用于线上。“线上的原则是参与度够,而且参与成本低,要让所有孩子觉得参与起来不费劲。”
在学校组织的线上教学培训之外,易雪娇翻阅了各大教学类微信公号,思考新的互动模式。“在电脑屏幕上放一张键盘的图,老师每敲一个字母,图上相应的位置就会亮一下。学生根据光标的移动,回答对应的英文单词和中文含义,既检查了单词拼写,又复习其中文含义。”一位资深教师的方法让她深受启发。很快,这种互动方式被搬上课堂,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在她看来,凭借一套独创教案就能“吃”10年的情况将不复存在。技术不断更新,学生的需求不断升级,对老师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自己的学生不掉队,就要保持这种紧迫感和压力,不能停下来。”
“多态学习模式下,教师要改变自身教育教学的观念。”北京中学余国志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到,网课是集合了“工具+场景+主体+内容”多重要素多态学习模式,教师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和传递者,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拥有者,而是学习者、指导者、协同者和创新实践者。
当课程转到线上,“无限接近线下体验和学习成果”的承诺对老师而言是很大压力。少了线下的实时跟进反馈,抓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听懂学会,是需要满足的两点要求。
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寻求更高密度的互动,举手、聊天框、掷骰子、魔法棒等线上工具被老师用得炉火纯青。
易雪娇将“键盘猜词”游戏引入线上课堂,很受学生欢迎。
以聊天框为例,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人人都可以参与,能够充分照顾到最害羞的学生。“当老师提出问题,也许害羞的学生不好意思举手或者上讲台,但是打个字是可以的!而且,众人拾柴火焰高,许多来自学生的奇思妙想可以给课堂增添意想不到的活力。”新东方集团雅思教学培训师杨力说。
通过课前5分钟的“进门考”了解学生对上一节课的掌握情况,是新东方一大惯例。这一环节主要由助教老师负责。转为线上授课后,进门考基本上都是易雪娇自己主导。孩子的书写怎样、卷面呈现是否整洁,能反映出他的学习效果。在她看来,线上跟线下相比,还是有距离,需要通过更细致的跟盯和关注,把它补上。
下午5点半,易雪娇会结束一天的课程。直到睡前的4个多小时,她会把时间花在浏览所有学生的“进门考”和当日课堂练习上面。“不管多晚,我会一个个地联系学生,给反馈,一块订正完。”一次沟通结束后,学生发来“慰问”信息:谢谢老师百忙之中挨个私信追改错。易雪娇欣慰秒回:“追”这个动词用得精准。
40多天转线上的探索,重塑了易雪娇对老师的职业认知。“有一些老师可能有股清高气,其实没必要,应该把身段放下来,去关注孩子真正关注和真正需要的一些东西,再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 ”
被不断提升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模式的变革,不光为老师的教带来火花,也让一些学生的学习方式被重塑。
“有一些孩子线下特别乖,永远不当第一个。但是到了线上之后,就撒开来抢答,整个人像变身了一样。”一段时间的线上授课,不少老师发现,这样的现象层出不穷。
线上学习模式下,学生告别了线下“你会,所以我也会”的从众心态,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加之小班直播课堂的高密度互动,很容易获得正向反馈。
收到寒假班迁移线上的通知时,娄女士有些担忧。女儿章穆涵是个外向的孩子,很容易跟同伴打成一片,这也导致她特别容易受到干扰,稍不留神就开起小差。
因为常常溜号,她被易雪娇划定为重点关注对象。但几次线上课下来,章穆涵的表现却判若两人。每次老师抛出问题时,她头像下方的小手总会先亮起。回答的次数多了起来,章穆涵常常霸占得分排行榜榜首。
“她的参与度很强。”每次上网课,待在客厅的娄女士,都能感受到女儿兴奋的状态。“网课的新鲜感、得奖杯的好胜心把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易雪娇认为,章穆涵的改变得益于不断正反馈的促进。因为电脑操作熟练,答题速度比别人快;因为速度快获得积分鼓励;又为了保证领先优势,持续不断地学习、反馈。从此前需要他人监督,到依靠自驱力主动学习,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自主。
线上跟线下教学各有千秋,并不是所谓的云泥之别。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授课内容,在不一样的教学形态下,可能会发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从某种程度上,线上学生的参与感更强,而且小班课的模式下,你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会更高。在线上课堂,学生没有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差别,每一个孩子都能关注到。” 李晓雨觉得线上课虽然少了面对面交流,也具有线下教学难以比拟的优势。
线上实践反哺线下教学
2月底,春季课程陆续开课。易雪娇发现,原先几位放弃转线上的寒假班学生,陆续回归。原本抵触线上教学的家长,思考再三还是给孩子报名了线上课程。“线上授课比预想的要好一些。”一位家长告诉易雪娇,几节课下来,孩子的参与度和学习状态看起来不错。
新东方北京学校数学老师修敬博发现,对于线上学习,家长总体有两类,第一类觉得接受不了,早早退班了,这也包括孩子身体状况、视力不好等现实原因。第二类是觉得线上课很好,但更期待回到线下,最初这样的人是绝大多数,但随着课程逐步开展,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学习效果没有受什么影响,越来越接受这个状态。
修敬博申请开通了线上小教室,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答疑。
被疫情倒逼的一场线上学习革命,是挑战,更是机遇。线上授课期间,修敬博申请开通了一对一的线上小教室对学生进行答疑。春季班正式开课之前,他又额外申请了周二和周三晚上1个半小时的免费复习和答疑时间,一直持续到6月14日春季班结束。
这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形式是不少教育机构提到的OMO(Online Merge Offline)模式的精髓。“OMO 主要的方式是教学在教室完成,课前课后的一些学习环节在线上完成。”俞敏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未来 2.0 时代,会把一部分课程也搬到线上,这样就无障碍全打通。地面课程可以解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问题,线上课程则保证时间的灵活性。
疫情之下,这场全国范围内的线上教育实验带给教育更多的可能性。但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线上、线下,还是混合式教学,教育最终都要回归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本质。
原来线下上课,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下面,有着天然的距离感。而线上师生都在一个平台上,地位更加平等。反观线下课程设计,修敬博希望更多加入对于每个孩子针对性的提问,让他们更多地展示自己,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里,“自己做配角,让他们做主角”。
责任编辑:邓宗莉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jiaotingjy/33132.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上一篇: 北京七大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下一篇: 火车学生票使用时间延长至5月31日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