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同日出台"公民同招"政策后的七个趋势

时间:2020-03-17 04:31:15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江苏省无锡市

导读:本文是由江苏省无锡市网友投稿,经过肤施县编辑发布关于"江浙沪同日出台"公民同招"政策后的七个趋势"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江浙沪同日出台"公民同招"政策后的七个趋势

本文由搜狐教育“格致计划”Top榜收录,来源:教育能见度,作者: 沈祖芸

3月11日,江浙沪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发布《20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引发社会热议的就是“公民同招”。其实各方对这些政策的出台早有心理准备,但靴子真的掉下来之后依然会传染焦虑。

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是平衡的结果,关键需要面对新政的迅速心理调节机制。从某种角度看,“变化”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因为每一个“变化”里都蕴藏着机遇。

今天我从公民同招这个“点”,用一个方法论,来看看它将如何带来未来可能的趋势“面”。

江浙沪同日出台

江浙沪教育行政部门同步公布的《实施意见》最大看点是什么?

作为中国教育最发达地区和长三角联动的基本战略,此次江浙沪教育部门的“一条心”无疑是期望对近年来择校、掐尖、学业负担等问题来一次源头上的集中“整治”。

其中最核心的政策聚焦点就是由“公民同招”引发的一系列组合拳:

-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实现全覆盖;

-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分类报名,与公办学校同步登记报名、同步招生录取、同步注册学籍;

- 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即超额摇号);

- 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测评等名义选拔学生;

-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里的各类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特色班,也全部被令行禁止,因为其本质属于变相挑选生源。

为什么要如此动真格?

其一,教育是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风向标,而一个国家、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程度又是政府是否作为的重要标志;江浙沪的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已处世界领先,基本完成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因此,基于高位均衡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然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请注意,这段话并不是冠冕堂皇的“帽子”话术,无论你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在理解政策基础上做出明智决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实现双赢的过程,所以你必须清楚政府部门的“利”是什么,政府必须“有为”的底线是什么)。

其二,江浙沪教育水平发达的一个标志就是民办教育非常繁荣,这给生活水平日渐富足的家庭提供了择校的机会;有选择从来都是进步的表现;但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人成为父母之后,必然产生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的刚需,尽管政府一再强调“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但无论是民办还是优质公办的招生乱象也愈演愈烈,只要有钱、有权、有房、有证书、有智商中的一样,你就可以找到看见光亮的裂缝。这就造成了与我前面所说的义务教育阶段首责是政府就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如何面对时发展、需求生长、意识进步中出现的矛盾,就成了考验政府智慧的命题。

其三,在1和2的夹击下,经过无数次的政策制定与推翻(据我所知,上海方案早在去年7月就已经研制完成)的拉锯战,此次出台的意见方案,可以说是在多方角力和充分舆情评估之后做出的平衡之计(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凡是不可推翻的事用抱怨、吐槽其实无济于事,积极的思考方式是就是这样的政策前提下个人应该做怎样的决策)。

给方法

一项政策的出台一定是平衡之后的结果,如何看懂政策的背后信息,需要一个方法,那就是“短期看事件,中期看趋势,长期看结构”。这个方法论很重要,它同样也是政策制定者的基本思路。比如“公民同招”,短期就是因为要遏制住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乱象;中期就是如何推动义务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让公民办真正和谐生长;而长期就是在公民办学校自身发展与满足人民多元需求的相互作用下回归教育的规律轨道,重构的学校教育新生态。

江浙沪同日出台

如何用方法论来关注公民同招后的小趋势?

依据“短期看事件,中期看趋势,长期看结构”的方法论,我们来分析一下公民同招政策下值得关注的小趋势,这些趋势将影响你具体决策时的“操盘手感”:

1. 选择权依然在你手上,只不过这一次题目变了——从多项选择变为了单项选择,风险程度变了——从“赶集时代”变成了“运气时代”。以前你可以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参加民办面试,甚至可以参加多个民办赶集,只不过自己和孩子辛苦一点,但现在不可以了。比如说,你对口的公办学校不错,而如果要去民办学校就得承担摇号的风险,万一运气不佳,没有摇上,那么家门口的公办优质学校不一定等着你,你有可能面临被“调剂”的风险。这说明什么?你至少需要开始权衡了,看一看孩子的优势、想一想所处地段的状况、算一算性价比、掂一掂这一步对下一步的影响,这样一来,“学会选择”就成了一种能力表现。

2. 学区房将进入新一轮爆炒,但也不能急于跳进爆炒漩涡之中,因为政策变动的可能性太大,调控器可是在别人手里。比如学校可以设定住户年限,也可能重新划定学区等等,所以一味地追“优”或追“涨”都不一定明智。在这个小趋势上,需要你的定力,是倾囊而出地追学区房,还是在家门口的学校中构建适合孩子成长的师生与同伴关系,这些需要你的取舍能力。

3. 一贯制学校将出现空间。毕竟从教育规律来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尽量遵循“能贯不断”的原则,而传统的学段设置和考试制度人为地将成长“切断”,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为考试(升学)而学习”的问题。而这一次的公民同招给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创设了按规律办学的空间,原则上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毕业生可升入初中部。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就需要审视一下了,也许你身边的一贯制学校目前看来不一定最优质,但是你可以重新评估一下学校的校长、教师队伍的状态水平,或许一批一贯制潜力股就可能诞生,而这对你也有好处,进了小学九年不用操心了。

4. 民办初中需要至少三到四年的适应期。这次政策在我看来影响最大的是民办初中。说白了,再怎么说小学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其实差异度并不大;但初中就不一样了,不仅学生差异大、家庭差异大,而且大部分民办优质初中基本运行逻辑就是“选拔生源-超前学习-加深难度-考取好高中”,老师们大多已经适应“好学生教学模式”,那么公民同招之后,必然会带来非理想状态的生源进入,这直接考验着学校办学价值观、老师的学生观,适切于学生成长的课程观,当然还有每天的“教学常态”。都说教育者就应该遵循“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话一点都没错,但现在面临的是民办初中的转型与适应,他们既要有质量以保住声誉,又要有“加工”能力让差异再大的孩子都要实现增值,这是需要时间的。

5. 公民办学校之间将形成新的竞合关系。最初的择校热让民办优质学校有天然的优越感,之后各地公办新优质学校的崛起、家门口好学校的增加让民办学校产生了竞争性,但未来会有竞合关系的产生,民办会关注身边的公办,也许那里有自己未来的生源;公办会关心身边的民办,因为只有提升自己才能让老百姓更安心。这层关系应该说是对老百姓的一种利好。

6. 最后一条,千万不能只顾着义务教育阶段哦。这个政策一出台,一定带来3年后中考政策的改变,高中进一步加大名额分配的力度势在必行。也就是说,每一所初中,无论是老名牌还是普通学校都会有“优秀”的学生,名额分配让更多的初中获得雨露均沾的机会,所以这个时候家长也得想一想,孩子的身心理状态到底适合高竞争性的民办厮杀,还是在一所虽然普通但有可能成为头部的学校更适宜呢?

7. 最后的最后,可以再想想名额分配后的高中时代又会呈现怎样的状态呢?这将是一个新高中时代的来临。高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学段,新高中时代的来临必然是高考、高招的变化与高中自身定位改变的共同产物,你可以逆推来看,高中的这一变化会给义务教育带来什么?

江浙沪同日出台

这样的趋势下,一个普通的家长最应该做什么?

当然,有限的篇幅中我不可能更深入地告诉你具体该“怎么办”。这里我提供给大家在“短期看事件、中期看趋势、长期看结构”的基本方法论下的一些思考工具:

- 给自己做几道选择题,你需要问问自己,在这样的新政策下,我应该凭侥幸还是凭理性;我应该看别人还是看自己;我应该找声望还是找适合?我个人的建议是,当你想明白选择后者的时候,其实运气、声望也会随之而来。

- 没有两个孩子是完全一样的,家长的教育选择和优先顺序自然会受到家庭背景和所处环境的影响。我的目标是提供一些关于什么是好教育的建议,以及作为家长你能做些什么来确保你孩子能得到好的教育。

这里我很想请你认真思考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有机会选择学校,你会选择哪一所,为什么?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机会,那么你对孩子所在的学校有什么期望?如果这个学校不够好,你该怎么办?而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可以把下面这些角度作为自己思考的脚手架:

第一,你觉得家长这个角色与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你是否规划过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初期的全面发展,这样你就会知道你和学校应该为你的孩子提供什么样的体验;

第三,认识到自己孩子的才能、兴趣和品格;

第四,你孩子现在所需的教育与你小时候的学校为什么不同;

第五,为什么那么多学校还不能提供你想要的教育,以及你作为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一点。

如果你能够这样来权衡和思考问题,恭喜你,一定会为孩子找到最适合的最好的教育。

原标题(观察|公民同招是个“点”,一套方法论让你读懂这个政策“面”)

搜狐教育注:搜狐教育“格致”计划,发掘推广教育行业优质深度内容,给读者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文章阅读。欢迎关注微信搜狐教育(ID:sohujiaoyu)投稿,您的文章将会获得搜狐网和搜狐教育网页端、手机端推荐。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jiangzhangbang/33142.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