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07 05:17:55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山东省济宁市
文章转自公众号:武志红
全文约3000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作者 | 三木水
编辑 | 五花鹿
最近,因为疫情,学生都是在家远程上课,没有返校。
很多父母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辅导孩子写作业、和孩子相处。
但在此期间,不少父母跟我诉苦,细数着和孩子在一起时的各种说不清的爱恨情仇和斗智斗勇。
纷纷表示,已达忍耐极限,就像久旱盼甘霖一样盼着疫情过去,孩子们早点返校。
在这诸多的“控诉”中,一个高频问题是: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让他干什么他都跟我对着干?
比如:
为什么我越是让孩子要专心,要好好看书写作业,但孩子越是不听话?
为什么我越催他快点起床,他反而拖拖拉拉?
都说了天冷了要多穿衣服,我一早把衣服拿给他,他就是不穿?
这种“对着干”的困惑,可以说是最常见的育儿难题了。
究竟怎么样,才能解开这个难题呢?
好在我们的身份是多重的,既是父母,又是儿女。
所以让我们先换个角度想一想:
站在儿女视角,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会怎么想?
01
最近找我咨询的个案中,其实也高频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来自儿女们:
为什么父母说什么,我都想对着干呢?
这个问题,为上面父母们的疑惑,提供了另一个角度。
举个小例子。
我的一位来访者说,她有一个无处不在的妈妈。
比如,来访者最近在家办公,下午四点钟有一个会议,所以两点半戴上口罩在无人的小区楼下跑步放松。
她绕着小区一圈一圈地跑,每次跑到她家门口,她都刻意绕开,从自家楼前面的楼绕过去。
她给自己手机设置了定时。跑了一个小时后,她本来就已经打算回去了,于是回到自家楼前准备拉拉筋。
这个时候,住在一楼的妈妈推开窗说:三点半了啊,回来吧。
此时她的第一反应是:非常不爽。
她很想说:我有手机,我知道时间,我完全能够安排自己的时间,事实上我也安排得很好。
但同时她又觉得妈妈做的没什么错,只不过提醒了一下自己。于是一下子非常内疚和自责,觉得自己为什么这么敏感,好坏不分,小题大做。
再比如。
有一次早上起来喝水,她发现保温壶里快没热水了,正准备去烧水,没想到妈妈“明察秋毫、眼疾手快”一般,抢先起身说:“我去。”
这时她想,反正保温壶里还有一点热水,自己先喝,于是就往杯子里倒。而妈妈立马跑过来阻止说:水快烧好了,一会儿给你倒过来。
仍然非常不爽,这也是她的第一反应。
她心想:难道我不知道你在烧水吗?明明就是我想去烧,是你抢先去了啊,我是知道的啊,这难道用你提醒我?
当然,随即另一个自我谴责的声音就出现了:妈妈不是为你好?还不是为了照顾你?你到底动不动好歹?
我问她,如果让你随便想,不受谴责的声音束缚的话,当妈妈做这些的时候,让你想到什么?
她告诉我:我感觉妈妈在和我抢功。
沉默了一下,她继续说:妈妈似乎总是要抢先我一步,这让我感觉非常挫败。
她的不爽和挫败很真实,因为事情本质上是:
双方在争夺一种权力。
02
争夺什么权力呢?其实是:
这件事谁说了算。
或者说,这件事,你为谁而做?是为自己,还是为父母。
当一件事情明明大家都心知肚明,父母一定要抢先说,那么父母就获得了这件事情的控制权。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感到憋屈的原因。
因为,一旦当父母抢了先机,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就彻底被父母剥夺了,孩子做这件事情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
在以上的例子中。
跑步后回去工作,完全是来访者自己可以安排的。
当我们可以自己安排这些事情和时间,我们就获得了“我可以为自己做主”、“我为自己跑步”、“我为自己工作”的 效能感和自我支配感。
这种感觉,就是我们获得自由的感觉。
但是,当父母抢先一步,在明明知道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时候,还“故意”“抢先一步”的时候,父母就剥夺了我们的自主的机会。
他们在把我们做这件事的动力,从我们自己身上转移到了父母自己身上。
通过这样,父母获得了效能感(我对你很有帮助),同时,还收获了可以控制或支配孩子的感觉。
以上这两个例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事实上,由小及大,背后的原因是一样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反感父母“好意”的原因。
同时,也让我们陷入了情绪的多重困境。
03
细细分析,这个困境有三层:
第一层困境:
当我们对父母的做法感到“不爽”时,“内疚”和“自责”几乎同时而来;
第二层困境:
当我们不接受父母的好意,那么,我们就要准备接纳父母的情绪。
因为,父母选择这么做,一般要么想获得控制权,要么想获得存在感,要么在寻找付出感和牺牲感。
所以一旦我们的拒绝,会激发父母的情绪。这时又多了一个难题:安抚父母的情绪。
例如我们需要解释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同时也需要肯定父母的好心,要把他们哄好才行。
第三层困境:
如果我们足够强大,顶着内外压力,坚定地表达自己并且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这时我们会发现,父母马上站到我们的对立面,并准备挑错。
一旦我们因拒绝父母而犯错,就很容易听到一句“我不是一早就和你说了,你不听”的指责。
这逼得我们除了要集中精力做眼前的事情之外,还不能犯错,极大地消耗了我们很多精力。
并且我们还失去了犯错的机会。
所以“对着干”时,作为儿女的我们并不好受。
而事情进行到这里,也带来了现实层面的困境。
事实上,父母本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我们需要的支持,帮我们处理一些超过我们能力范围的事情。
可是,当父母“处处占尽先机”时,他们的举动哪怕是真的对孩子有用,但此时孩子们已经无暇顾及自己的“需求”本身,而只顾着考虑如何“对抗”了。
这样一来,在现实层面,比起其他家庭的孩子,他们会失去了很多被支持的可能性。
例如当孩子遇到校园暴力、大考试的失利、重大的分离等难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时,内心完全没有求助父母这个选项。
只能一个人去承担不小的压力和冲击。
04
通过前面的梳理,我们回到当下父母的困境。
在学习和生活上,孩子和父母的对抗也源自于上面的心理过程。
其中“父母陪孩子写作业,孩子反而效率低”作为一个社会级的现象,里面包含的东西很多。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当我们让孩子“好好看书”时,孩子“好好看书”就成了为父母而做的事。
孩子心里也许会隐藏着这样的部分:
我本来要好好读书的,但是,你这么一说,我就偏不读。并不是我不爱读书,而是我不想听你的话。
我希望读书是我的意愿,而不是成了你的“功劳”。
所以我们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没有赢家。
很多精力,都消耗在关系的对抗上。
从另一个角度说,经常有父母跟我抱怨孩子不听话。
试想一下:是孩子不听话让你焦虑,还是孩子太听话让你焦虑?
我想,后者才是我们需要焦虑的。
“太听话”可能预示着孩子正在逐渐失去自我,被父母占据,这样他以后也可能被他人占据,活不出动力。
因此,作为父母而言,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学着把生命和生活的自主权慢慢还给孩子,给孩子空间,允许他们犯错,更允许他们和父母不一致。
同时在孩子提出需求时能给予支持,就够了。
并且即使是给予支持,最好也是等孩子自己提出了需要,而不是我们认为孩子需要。
以上的做法,对忧心的父母们而言并不容易。
但也请试一试。
在下一次想要抢先的时候,停下嘴按住手,把权力还给孩子。
我们要相信,孩子是否需要,孩子自己一定知道,他们冷了会多穿衣服,有需要会求助。
我们也要相信,每个人都有向上的力量,我们有成功和进步的欲望,我们本能希望自己是更好的。
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
所以,不要“抢先一步”,也不要“提前担忧”。
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可以拥有自己的权力,这样他们才能更酣畅淋漓地发展自己的生命。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jiangzhangbang/32241.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