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5 09:18:33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湖北省宜昌市
应试教育阻滞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江苏 苗蔚林
近年来,国人基本社会道德素质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小区内的乱倒垃圾乱停车、高空抛物、小区居民违建侵占公共空间;行人逆行占道、“机动车违章王”不断挑战法律底线;校闹、医闹无理取闹,学校、医院忍气吞声开始过度自我保护……以上种种社会现象,折射出同样一个问题——国人基本道德素质日益低下。当然,素质低下的形成有着相当复杂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其中有一个是逃脱不了责任的,那就是教育的缺位。
一、社会背景
从新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史来看,应试教育的历史基本就贯穿了整个新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史。有研究成果认为: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也就是1988年前后,我国基础教育应试化倾向开始严重,到1990年之后,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全面开花。也就是说,1988年开始上初一的学生接受了全面的初高中应试教育,基本特征是:这些孩子在校期间,教育部门已经把分数作为考查学生、考核教师、考核学校的唯一标准。如今,当时上学的孩子今天已经在40岁左右。也就是说,迄今40岁以下的国人,几乎都是从应试教育体制的教育模式下走过来的。这些人接受的都是“以单纯培养学生应对考试能力为主要目的、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
二、问题的严重性
第一,一部分中青年人和今天依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读书的部分学生,道德素质滑坡,导致诸多社会问题形成。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的是“唯分数论”教育,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高中以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为教育目标,为了少数人的“应试”成功金榜题名,放弃了绝大多数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试教育背景下,连小学、初中的绝大对数学生都成为“取分”路上的陪练。如此本末倒置的教育受到批判的时候,竟然还有人为这种赤裸裸的应试教育喊冤,说什么应试教育被“污名化”。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中小学校办学目的是什么?
1990年代以来,应试教育在“功利主义”“金钱至上”思潮影响下,地方政府、教育官员作为基础教育主办者,迎合社会上传统的封建思想观念,以提升所谓政绩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应试教育,是当下一部分中青年人和今天依然在校读书的部分学生道德水平严重滑坡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弗洛伊德认为,人的道德素养在幼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中,逐渐逐渐在他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来的。而这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里,孩子们被教育官员、学校、老师、社会的“功利主义”和对人才、是非的判断标准深深浸染,形成了“功利自私”的人生观。
今天,社会新闻曝光的校闹、医闹、外出旅行不文明、不遵守基本公序良俗等各种失去道德底线的现象,其主角大多是1990年代之后受过初、高中教育的学生,走上社会、结婚生子,用他们的人生观教育下一代,孩子们在学校接受的依然是“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恶性循环,自1990年代开始的高度应试的教育到今天已经危害了两代人。
应试教育论者以考试分数作为测试受教育者优劣“金标准”,一少部分学生成为“鲤鱼跳龙门”的受益者,当少部分的高分学生走进高等学府的时候,当少数学生家长心满意足、光宗耀祖的时候,作为教育实施者是否想到过:除了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外,还有一大部分有优秀分数却没有优良品行、既没有优秀的分数,又没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给未来社会、国家发展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
第二,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认同狭隘的利己主义道德准则,其消极影响已经显现。
应试教育体制下,部分成绩优秀学生为了自己前途,自私自利,认为分数是自己奋斗来的,对学校、对教师及帮助过自己的人,没有感恩之心;成绩差的学生处于弱势状态,受尽了学校、教师的冷漠与白眼,走上社会之后,心理扭曲,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中小学阶段品德教育严重缺位,在应试教育体系下,不少学生形成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价值观,尊崇“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的自由高于一切”的人生理念,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世,过分放大个人利益诉求,在社会生活中处处要求极端个人主义的所谓“民主”,顺我利益者昌,逆我利益者亡,缺乏基本道德底线的“民主”诉求已经给社会政治生活带来巨大挑战。道德底线大幅下移,使得越来越多本来属于道德范畴的事情,直接触碰法律红线,道德约束全无,严重影响了社会基本行为规范的公平。
比如,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是基本社会公德,但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几乎没有秩序——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红绿灯,如果没有交警,不少人还是我行我素;不配摄像头抓拍罚款扣分,仍有部分机动车如入无人之境。红绿灯是交通法规的外在表现,摄像头抓拍罚款是依法处罚。(笔者举此例,也想以此为喻,说明当下道德底线、法律底线与法律处罚的实际状况。)
也就是说,有些人基本的道德准则已经荡然无存,人们的基本行为都得依靠法律惩罚才能正常维持,这也是近年来严刑峻法呼声日高的原因。如果真的实施严刑峻法,必然给国家社会安定带来不确定性,不严格法律惩处,无德无道行为却大行其道,让民众缺乏安全感和公平感。我们认为:当道德规范得不到群体遵守的时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过错——这样的一个社会群体在童年、少年时代没有接受过规范严格的道德教育。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人在童年、少年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道德教育的话,在成年时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需要明确的是:道德规范优劣不是期中、期末考试分数能测试出来的。
近30年来,我们实施过度的应试教育,教育实施者只看到眼前高考题名给社会和个人政绩带来短时间的精神与物质的愉悦盛宴,忽视了这种教育模式对国家、民族未来的严重伤害。今天,应试教育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已经显现,长此以往,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将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阻滞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这,一点都不危言耸听。
(注:道德培养与形成因素繁多,本文仅从基础教育的角度去分析。)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zhongshuxue/41309.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