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13 05:06:53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河北省双滦区
为什么拥有外国国籍,还能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既然是国际学生身份,为什么还要申请国内的高等院校?
文、编 | Mina
昨天,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国际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一发布,引来了不少网友的拍手叫好。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通知内容,笔者总结下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 父母双方/一方中国籍定居外国,孩子外国国籍,如果想进入我国高校学习,需持有效外国护照/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内有2年以上(至少18个月)外国实际居住记录。
2. 内地、港澳台移民后取得外国国籍的,要求同上。
3. 如果不符合上述外国实际居住时间限制,按现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持中国永居身份的外国侨民,可在有关省份参加高考。
教育部的通知当中还交代了修订背景,即这次主要针对父母是中国人,本人拥有外国国籍,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却以国际学生身份申请高等学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情况,此次通知旨在提高国际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入学门槛。
其实,“最近4年之内有在外国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并不是新规定。2009年11月16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即明确要求“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学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
不过,新的《通知》取消了括号内细则要求。
看到这个背景,想必不少人会和笔者一样生出如下疑问:为什么拥有外国国籍,还能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既然是国际学生身份,为什么还要申请国内的高等院校?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笔者身边有不少做移民中介的朋友,如何吸引国内的部分有钱人,购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高考移民”,“教育福利”往往是他们售卖产品的杀手锏。
杀手锏从何而出,要从“高考移民”的出路谈起。
一般会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父母都是中国籍,单纯为了让孩子获得外国身份而远赴海外生子,“洋宝宝”回国后享受国际学生待遇,从小在中国学习长大,考大学时绕过高考,以国际学生身份申请。
第二种是父母一方已经移民,孩子要先拿到永居之后进行申请获得他国国籍,而后回国,在中国申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依然可以在国内参加高考。
根据普通高考报名办法的要求,外籍华人在内的外国人参加高考,
需要符合报名条件并持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中介根据政策为消费者构画的宏伟蓝图,我们不做评论。不过“可怜天下父母心”,想要通过“钻空子”,为后代攫取优质教育资源的家长大有人在。
而这“钻空子”背后又涉及到我国高校对于国际学生和华侨身份的优待与照顾。
外国籍“好香”
2017年,网上曾经就传播着这样一张“外国学生”毕业照。
图片来自网络
某高中国际班成了清北收割机,全班36名学生,除1人赴海外就读本科,3人上人大外,16人考上北大,16人考上清华。
更让人吃惊的是,所谓的国际班,外籍生,却是清一色的中国脸 。
这种操作,刷新了网友们的认知,当然,在当年也引来了不少谩骂声。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曾经普遍流传的说法是:“北大清华国际学生免试入学。”甚至有人写道:“高中毕业、提供成绩单,汉语水平起码达到HSK四级,任何外籍学生都可以获得面试机会。”
此处附上HSK试卷例题两则,请随意感受一下。
图片来自网络
这么一看,拥有外国国籍竟然可以有如此大的优势。不过,事实果真如此吗?
笔者登陆了北大清华的学校官网,查看了2020年国际学生的招生简章,发现免试还是需要一定的成绩要求。
北京大学:
图片来自学校官方网站
清华大学:
图片来自学校官方网站
我们来把这个录取标准对标美国Top10名校,单拿SAT分数来做个对比,不难发现对于国际学生的标准,我们好像也并没有太多的“放水”。
以下是2019年USNews美国TOP100大学SAT的成绩要求:
图片来自网络
虽说从成绩分数上差别不算大,不过相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在国际课程体系中诸多科目里挑选三门自己最擅长的科目进行考试,外加上提供所在高中的成绩单,比起相对灵活度不是那么高的高考,或多或少还是要显得更容易一些。更何况,我们连对汉语水平的要求都没有计算在讨论范围之中。
现在的政策施行过后,外籍生的福利享受起来不再那么容易。或许“条条道路通罗马”,如果占不到外籍生的便宜和好处,那么是不是可以打打“华侨生”这个身份的主意呢?
华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给出的定义是: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其中“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经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中国公民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视为华侨。
对此,不少移民中介打出的广告噱头是“一纸国籍,越过高考直通名校”。
这些中介会告诉你,只要有外国国籍,不单单可以在海外以更便宜的学费享受到国际化教育,就是回国读书,也可以轻轻松松进入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学府。
到底有多“轻轻松松”呢?请允许我简单粗暴的放两张图:
图片来自网络
400分就可以躺着上985,、211,怪不得网友会吐槽说:“学得好,不如生的好。”
只是“看上去很美”?
事实上,我国部分高校对于国际学生“免试入学”、华侨生的“分数待遇从优”、“奖学金政策”等等政策,原意是旨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际生入读本国大学,或是鼓励吸收海外侨胞回国发展。
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就曾经提出,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
在政策鼓励与各院校建设“双一流”国际化高校的发展目标的双重作用下,2018年,我们不负众望地成为了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高兴之余,难免会有良莠不齐的外籍生源享受了这样的政策红利;当然,也有前文提到的“伪外籍生”、“伪华侨”想搭上这辆通往名校的顺风车。
这些年,各高校其实也一直在关注国际学生在华的学术表现及其他社会表现,同时,也在逐步规范国际学生入学这“第一道关”。
本次教育部的近一步举措,对于那些从未在国外居住生活、仅凭“打飞的”赴他国生子取得他国国籍后,马上回国的爸妈来说,算是“当头一棒”。
以前,自己的孩子是个外籍,但因大多数外籍子女校都规定不得招收中国公民的子女入学,外籍子女学校上不了;去上国际学校,又怕孩子考不出什么太好的成绩申请不了世界名校,转投国内高校吃吃政策红利还是可以的。
可如今,忽然要求上大学之前的4年之内要有在外国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这可让不少家长们大失所望了。
就像那些花重金买了学区房,最后学校通知划片出现变动,自己的房子不再属于学区时候的那种绝望一样,这场“赌局”的胜算越来越小了。
图片来自网络
结语
其实从最近出台的各项政策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部是铁了心的要规范国内的教育市场:公民同招的靴子落地,规范了公办校和民办校招生政策,其力求在生源上实现公平的决心可见一斑;而规范中国外籍“高考移民”,则是对实现报考公平所下的一剂猛药。
而那些“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父母们,什么时候才能带着孩子走出这个怪圈呢?
现如今,孩子们可选择的受教育方式其实很多:体制内的公、民办学校,中西融合的国际学校,以及特色的创新校等等。如果单纯从教育的方式来看,不可谓不丰富。
但家长依然叫苦连天、孩子们依然在苦海里挣扎,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个,是学习的功利性在作怪。
我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教育哲学,现代有“教育改变命运”的热血鸡汤,而想要改变命运或者守住现有的阶层,考取优秀大学是第一步。
可为什么是“考上”?而不是从名校毕业?
我们国家的高校教育大多都是“严进宽出”,金榜题名之后的事,似乎没有人关心。大学里修学分的“至理名言”就是60分万岁。而直到现在,我国大学的学位证书上,也并没有像国外学校那样有着等级划分。
不过,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也都不约而同的收紧毕业关。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就曾表示 “让学生毕业和课程难起来”,“天天睡大觉、打游戏、喝大酒的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科研门槛水涨船高,人文社科类院系也因近几年的论文事件在成绩评定及毕业审查上越来越严格。
再加上,社会上从对学历的看重逐渐转向对能力的看重。即使你拥有名校背景,倘若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样会在日后被淘汰。
第二个,是对孩子成长方向的迷茫。
其实,无论是体制内教育,还是国际化教育,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各自的挑战。选择任何一条道路,只要认真走下去,都可以发展得很好。
怕就怕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两头都想占,结果两头都得不到。家长要清楚孩子的定位,到底哪种教育体系适合孩子的性格,孩子的兴趣和擅长点究竟是什么,而不是自己盲目跟风,让孩子成为无辜牺牲品。
所以,与其想着法子到处钻空子,不如脚踏实地提高孩子的硬实力,培养让他们终身受益的品质,譬如乐观、坚韧、求知欲、对知识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等等。
而拥有了这些品质,还怕我们的孩子没有未来吗?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zhongshuxue/40271.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