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4 10:31:05 来源:高端教育网作者:zqq
高中历史各个阶段特征详解: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秦。先秦(古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在整个古代中国文明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政治上:从封建宗法制度到集权主义。一方面,中央政府逐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另一方面,官僚制逐渐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态。在此基础上,工艺品工商业在先秦秦秦汉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方面: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一百个学派的争鸣到对儒学的唯一尊重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
4。文学:《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5。科学性: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实践科学。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隋唐(公元581-907年)、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历史时期。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宋元时期继续发展。隋唐时期形成了三省、六部、科举,标志着中国古代证书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北部的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业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陆交流空前繁荣。
3。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知识分子的形成促进了书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的队伍,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同时,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和公民阶级队伍的扩大,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三、改造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1368-1840)是中国古代文明衰落并逐渐向现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1。在政治上,明朝废除大臣、内阁的建立、清朝军机局的增设以及专制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和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2。经济上:一方面,农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的手工业工厂;另一方面,重农抑商的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路由。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的潮流。
3。文化: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在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想对君主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4。对外:封闭的做法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发展,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政治学的一般特征是:君主制达到了空前的鼎盛时期,其势力空前强大,并迅速衰落;
(2)经济的一般特征: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重农、抑商、封建政策的阻碍,发展缓慢。
(3)总体思想特征:新儒学作为主流学派,极大地限制了学者的思想,使人们遵从旧道。到明末为止,西学已经向东传播。思想文化专制严重。面对现实,陈旧的理学体系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要求打破理学的桎梏,追求个性,逐步形成趋向于成学的新思想体系。
(4)一般阶级特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业家和商人的队伍不断壮大,要求他们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总之,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政治和经济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反映。
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变化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中日战争(1840-1894)的爆发,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中国屈辱地逐步走向现代化。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军民继续抵抗外国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给国内外反动势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2。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大量现代企业兴起,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出现,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
3。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日益频繁,西方生活方式的引入,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礼仪受到了冲击。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无知的“天上国”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从1894年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了顶峰。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非常活跃。
1。在政治上,资产阶级提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等几项救国计划,并开始探索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途径。
2。在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工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建立工业。1894-1895年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3。在思想上,资产阶级的改革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精神对社会具有启迪作用。
4。生活: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促进了社会生活向文明的发展。
六、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1。政治上:从诞生到成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包围农村城市,赢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局势。
2。在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民族政府统治的早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被摧毁。
3。思想上: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生活: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运输、电信、影视事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缓慢。
七、民国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
民国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包括社会生活)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变化,这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总体趋势和特征。不可否认,由于民国时期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社会的“沉沦”与社会的“进步”并存。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沉沦”与“进步”并存的发展趋势。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但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帝国主义统治。建国38年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泥潭。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后,中国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华民国的历史,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衰落的历史。
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没有完全阻止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步伐。在反帝斗争中,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封闭的封建社会开始被打破,中国被迫走上痛苦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应运而生。建国三十八年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封建势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中国已逐步走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中华民国的历史,实际上是封建势力弱化的历史,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社会逐渐衰落;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国社会逐渐走向现代,并存“堕落”与“进步”。这是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次,“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
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这一特点体现在社会层面,导致“新”与“老”在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存。
一方面,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广大的农村地区仍然保持着传统风格。在服装方面,不仅有西服和皮鞋,还有长袍和夹克。在饮食方面,虽然一些新数字正在品尝西式蛋糕,但更多的人仍然不知道什么是面包。在起居室里,当西式房屋矗立在城市的街道和小巷中,更多的住宅建筑仍然是传统的绿砖和雏菊瓷砖。“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共存是中华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又一特征。
第三,多治区的分离使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多形式、多线的发展态势。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多变。无论是在北洋军阀统治下还是在国民党统治下,中国都没有真正统一。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们自食其力。军阀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常常以自己的意志影响其管辖范围的发展。国民党统治时期,社会发展形势更加复杂。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中国有三个地区,即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和日本侵略者占领区。
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地区:在国民党控制区,它们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日本占领区,它们完全是殖民地社会;在共产党领导的基地,它们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由于统治区域的性质不同,各个统治区域的社会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国民党控制区,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社会发展极其缓慢;在日本占领区,由于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发展异常;在革命根据地,由于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共产党执政,社会发展迅速。中国社会在多元统治地区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这是民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又一特点。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中国社会的进步及其影响。
1。政治:限制袁世凯专政,反对袁世凯复辟。影响:民主共和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恢复君主制的企图。
2。经济方面:建立产业。影响:工业救亡已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之一;民族工业短泉的出现;无产阶级队伍的增长。
3.文化方面:发起新文化运动。
4。影响: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立场;弘扬民主科学思想;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宣传动员作用。
八、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956次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革”,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3。文化:与军事和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文化建设深受政治运动的影响,吸取了巨大的教训。
4。生活: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社会生活深受政治运动的影响,服饰反映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九、改革开放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的突出成就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综合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导。
4。文化方面:科学技术、教育、文艺等方兴未艾。生活时尚和开放性是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征。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kao2/618.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上一篇: 如何提高高考理综成绩
下一篇: 2018年中国十大教育关键词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