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04 05:04:37 来源:新浪教育_新浪网作者:山西省临汾市
研究主要发现
本研究通过网络数据实验平台“极术云”于2020年3月8——12日调查了全国2377名中小学教师使用在线教育产品授课的互动形式、互动效果以及使用评价等情况。通过分析发现:
1、对当前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所调查老师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互动不够充分,说明了线上互动的重要性。
2、在互动方式上,使用最多的是语音和视频连麦,分别有58.1%、53.8%的所调查老师有使用。其他的互动方式特点是:在线测试互动使用最多的是劳动技术课,发送弹幕最多的是生物学科课,发红包最多次数的政治课。发弹幕、发红包次数最多的是5-10年教龄的老师,在线测试互动方法使用最多的是教龄20年以上的老师。
3、在总体互动指数上,高中老师互动指数最高,信息技术学科的互动指数最高。重点/示范学校教师的互动指数明显高于一般学校,直辖市区教师的互动指数明显高于镇、村。教龄为5-10年的教师互动指数最高。
4、所调查老师对39个在线教育产品均有使用,超过10%使用率的从高到低依次是:微信、QQ等社交通讯软件,钉钉移动办公平台,国家中小学网络平台,作业帮,腾讯课堂,好未来/学而思,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教材。
5、将39个在线教育产品归为七大类,考察每一个类别产品使用对互动指数的影响。除希沃等平台型使用对互动指数没有影响外,其他六类都有一定程度正向影响。影响最显著的前三位是:以腾讯课堂等学科内容型、微信等社交工具型、作业帮等综合辅导型。
6、进一步考察教学的互动效果评价发现,互动形式越丰富,老师的评价效果越好。七大类在线教育产品中,只有综合辅导类产品的使用对互动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是由于中小学教师会使用这些综合辅导型产品的课程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也会向学生推荐分享这些产品中的教学内容,教师对这些产品的使用可优化自己教学中的互动行为,实现更好的互动效果。
一、研究问题与方法
1、研究背景
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给线下学校按下暂停键,给在线教育按下快进键。当前,在国家医疗卫生系统经受疫情防控考验的同时,教育领域也正在发生一场全国性的“倒逼式”革命——这场疫情把几乎所有教学任务都逼上了互联网,“不互联无教育”是眼下的真实写照。
然而,线上互联是否能带来充分互动,让知识真正超越屏幕和时空所限?在线教学之初,频频发生的网课“翻车”现象在成为全网热议的娱乐性话题外,更应带来反思——一张屏幕背后,教师、学生乃至家庭和学校,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能够调整适应全新的教学场景和模式?
从面对面、面对黑板到面对屏,从教室空间到网络空间,从传统课堂表达到影音化、网络化表达,从在场交流到在场的缺席……打通在线教育“任督二脉”的关键其实是在线教学中的互动,它既紧密关系用户体验和教学效果,更深刻影响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亿万师生正在共同经历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一场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社会实验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
在教育理念中,互动教学是考察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热情。互动教学是指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教学环境的互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那么在网络空间,互动教学如何完成?它又会出现哪些新的形式和问题?它的效果如何?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从在线教育产品[1]、互动形式和互动效果三方面入手,通过网民调查来分析四个方面问题:
1、目前中小学教师在线教育的互动形式主要有哪些?存在哪些问题?
2、目前在线教育产品覆盖率如何?有哪些特征?
3、在线教育产品对互动指数的影响如何?
4、在线教育产品和互动指数对互动效果的影响如何?
[1] 注:本报告中“在线教育”是指通过信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方法,“在线教育产品”包含社交工具型,通讯工具型,平台服务型,教学具型,公共资源型,学科内容型,综合辅导型七类,后文有具体划分。
2、测量指标
1、互动指数。
本研究列举了七项主要的在线教育互动方式:提问语音连麦、提问视频连线、在线测试、社交媒体交流、小组讨论、发送弹幕和发红包,七项互动方式各计为1分,加总计算后作为“互动指数”。互动指数的含义是指使用互动方式的类型多少。
2、互动效果。
通过老师的认知来判断在线教学效果,具体提问:“您对在线教学课程的教学“课堂互动效果”评价如何?,采用五分量表。
3、在线教育产品。
本研究一共统计了39种在线教育产品,并根据各自主要特征划分为七类:社交工具型,通讯工具型,平台服务型,教学具型,公共资源型,学科内容型,综合辅导型。
3、样本分布
本调查以2020年3月8-12日为时间,这一时间段对于全国大部分中小学校而言已经进入新学期近三、四教学周,教师对于新的在线教学技术和功能有了认知和熟悉的使用过程。
调查首先按省份配比样本,然后通过极数云平台采集数据。剔除无效样本后,得到2377份合格样本。具体样本的地区分布、教师特征分布如下,由于职高与中职教师样本较少,后面分析中就不再对这两类数据进行统计,教授学科去除了兼授学科数据。各省份和学校分布情况见附录。
表1:教师特征分布
二、在线教育的主要问题
和互动的主要形式
1、互动不够充分是当前在线教育主要问题
对当前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互动不够充分,说明了线上互动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教师在线下课堂中熟悉使用的互动方式不易直接迁移到互联网世界中的直播间,在真实教室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氛围等判断当前学习情况,从而进行如提问这种有效互动,也可以灵活安排小组展开合作学习的多向型互动,然而在网络上教师与学生存在距离,不能直接看到全部学生,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课堂情况,教师不知何时互动、怎样互动才有效,此外,线上的小组合作更难开展,这些都属于教师在在线教育中的互动困难。
其次是技术不够完善,如产品无法承受过多学生同时在线;师生不够适应,如教师不适应面对镜头教学;对学生的监管不够到位,不能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体验不人性化,如产品功能设计不完善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课件不够细致;广告内容太多。
2、使用最多的互动方式是
点名、提问语音连麦
在线互动的七种方式为:提问语音连麦,即教师提问,让学生使用麦克实时作答;提问视频连线,即教师提问,让学生开视频实时作答;在线测试,即教师在线发送测试题目,全体学生在线作答;社交媒体交流,即师生使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对课程内容展开交流,比如学生发送疑难,教师回复;小组讨论,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教师与各小组之间展开交流,实现多向型互动;发送弹幕(发言、留言),包括学生在直播平台对课程内容进行留言和回复;发红包,即教师使用在线教育产品中的红包功能对学生进行激励。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还有其他互动方法,这里列举的七种为网络互动中的常见形式。
七项主要的互动方式的使用占比情况为,最多的互动方式是提问语音连麦,占比58.1%,其次分别是提问视频连线53.8%、在线测试47.7%、社交媒体交流38.6%、小组讨论33.2%、发送弹幕25.4%和发红包6.9%。
三、互动指数分析
进一步将七项互动方式的选择加总生成“互动指数”,分别分析学段、学科、学校区域、学校类别和教师教龄在互动指数上的差异。特别需要说明一点,本报告互动指数含义是指使用互动方式的类型多少,对互动程度不做考察。最高是7,最低是0。
1、高中互动指数最高
从学段进行分析,小初高三个阶段的互动指数依次是2.45、2.73、2.83,高中阶段的互动指数最高,即互动形式最丰富。
进一步通过ANOVA分析,发现不同学段对互动指数影响显著(F=10.059,P=0.00)。小学与高中、小学与初中的互动指数都存在显著差异,初中与高中的互动指数没有显著差异。
各学段具体在使用七项互动方法的百分比如下图,除了最常见的三种互动方式(语音连麦、视频连线、在线测试)以外,高中教师还喜欢通过发弹幕、社交媒体交流等方式互动。
表2:各学段老师使用七项互动方法百分比
2、信息技术课的互动指数最高
从学科进行分析,信息技术课的互动指数最高,即互动形式最丰富,数据从侧面证明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对互动技术运用地最好,也表明了在线教育互动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直接关系。学科依次排名为:信息技术、政治、化学、劳动技术、生物、地理、物理、体育、思想品德、语文、外语、科学、数学、历史和其他。进一步通过ANOVA分析,发现不同学科对互动指数影响比较显著(F=1.912,P=0.021<0.05)。科学与语文、物理、化学、信息技术之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其他学科不显著。
各项互动方法的百分比如表3,在线测试互动使用最多的是劳动技术,地理和体育课紧随其后,发送弹幕最多次数的是生物课,发红包和在线交流最多次数的都是政治课。
表3:所调查各学科老师使用七项互动方法百分比
3、直辖市区的教师互动指数最高,与镇、村差异显著
从区域进行分析,直辖市市区的互动形式最丰富,其次依次是直辖市郊区、省会城市市区、地级市市区、省会城市郊区、县城、乡镇和村。
进一步通过ANOVA分析,发现不同区域对互动指数影响显著(F=18.984,P=0.00),不同区域的互动指数存在不同差异。直辖市区与直辖市郊区的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区域的差异非常显著。直辖市郊区与省会城市郊区、省会城市市区、地级市市区差异不显著,与省会城市郊区差异比较显著,与县城、镇上、农村差异非常显著。省会城市市区与与镇、村差异显著。
各区域的教师具体在使用七项互动方法的百分如表4,直辖市区的教师在语音视频连线、发弹幕、发红包、在线测试、小组讨论等互动方法上的使用都是最多的。
表4:所调查各区域老师使用七项互动方法百分比
4、重点/示范学校教师的互动形式明显高于一般学校
从学校类别分析,重点/示范学校教师的互动形式明显高于一般学校。进一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重点/示范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教师使用产品类型数量差异非常显著(F=4.703,P=0.000)。不同学校类别的教师在使用七项互动方法的百分比如表5:
表5:所调查不同学校类别的教师
在使用七项互动方法的百分比
5、教龄为5-10年的教师互动指数最高
从教龄分析,教龄为5-10年的教师互动指数最高,最低的是教龄1年以内的新教师。进一步通过ANOVA分析,发现教师不同教龄对互动指数影响显著(F=20.698,P=0.00)。不同教龄的互动指数都存在显著差异,1年以内与1-5年差异有一点显著,与5-10年差异非常显著,与其他教龄差异不显著。1-5年与5-10年差异非常显著。5-10年与所有阶段教龄的差异都非常显著。不同教龄的教师具体在使用七项互动方法的百分比如表6,发弹幕、发红包次数最多的是5-10年教龄的老师,在线测试互动方法使用最多的是20年以上教龄的老师。
表6:所调查不同教龄的教师在互动方法上的百分比
四、线上教育产品使用情况
1、39个产品的使用情况
39个在线教育产品在教师中的使用覆盖率由高到底如图所示,有70.9%的教师使用微信、QQ等社交通讯软件,55.5%的教师使用钉钉移动办公平台,除此之外,还有国家中小学网络平台、作业帮、腾讯课堂、好未来/学而思、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教材在教师中的覆盖率超过了10%。
2、七种平台的划分
教师在疫情阶段用于在线教学的平台可划分为七类:
1、社交工具型:支持日常交往与企业办公的社交软件,利用群聊、视频音频会议、扩展程序等集成实现多种教学功能。
2、通讯工具型:以网络视频会议为核心,支持同步直播教学。
3、平台服务型:提供数字化教学环境,辅助教师完成在线教学全部流程,实现选排课、发布通知、在线交互、批阅作业、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功能。
4、教学工具型:辅助线下或在线教学的工具,实现教学中某一或某几环节的数字化与高效。
5、公共资源型:提供微课、教材等数字化公共教学资源。
6、学科内容型:以课程为主的各学科系统的在线学习资源。
7、综合辅导型:由在线教育机构自主研发线上教学平台、教学辅助工具与学科课程体系,集教研教学于一体,由机构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学习体验。
3、不同教师对各类型产品的使用差异
教师根据个人教学需求和偏好,会选取不同类型的平台开展教学活动,选用的平台类型越丰富,意味着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可能性越高。下面根据不同学段、学科和学校类型,分别分析教师平均使用产品类型的数量(最高使用7类,最低使用1类),以及各类型产品在教师中的使用覆盖率会有什么样的差别。
1、小学教师使用产品类型最为丰富
小学教师平均使用2.08类平台,使用产品类型丰富度高于初高中教师。各类产品在不同学段教师中使用覆盖率如表7所示。社交工具型、平台服务型和公共资源型产品在小学教师中的覆盖率高于初高中教师,而对综合辅导型产品小学教师则低于初高中教师。
2、思想品德教师使用产品类型最丰富
根据各学科教师平均使用产品类型分析,思想品德教师使用产品类型最为丰富,进一步通过ANOVA分析,发现不同学科的教师使用产品类型数量差异显著(F=6.109,P=0.000)。
各类产品在不同学科教师中使用覆盖率如表8所示。社交工具型产品在体育教师中覆盖率高达97.1%,这个比例高于其他学科(劳动技术教师样本量过小,暂不做比较);综合辅导型产品在物理教师中的覆盖率高于其他学科。
3、重点/示范校教师使用产品类型丰富度高于一般学校教师
比较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平均使用产品类型,发现重点/示范校教师使用产品类型丰富度高于一般学校教师,进一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重点/示范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教师使用产品类型数量差异非常显著(F=30.644,P=0.000)。
各类产品在重点示范校和一般学校的教师中使用覆盖率如表9所示。平台服务型和综合辅导型产品在重点/示范学校教师中的覆盖率明显高于一般学校,而社交工具型的覆盖率则明显低于一般学校。
五、在线教育产品使用
对互动指数的影响
教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产品类型的丰富程度对互动有怎样的影响呢?将教师是否使用七种类型的产品作为自变量,将教师在在线教学中的互动指数度作为因变量,控制变量分为教师个体和学校两个层面,教师个体层面包括教师的教龄(五年为一个阶段)、学历(小学,中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所教学段(小学,初中,高中)、职称(三级,二级,一级,高级,特级),学校层面包括学校是否为重点/示范学校(变为虚拟变量),进行两步回归分析。首先进入教师个体层面变量(R方。020),然后进入学校层面变量(R方。035),最后进入自变量(R方。143)。结果显示:
1
七类在线教育产品中,有六类产品都对互动指数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学科内容型(0.195***),社交工具型(0.135***),综合辅导型(0.126***),通讯工具型(0.117***),公共资源型(0.081***),教学工具型(0.044*)。
2
教师个人层面上,所教学段高的老师越是互动形式多;而在群体水平上,老师的教龄与互动是有一定弱的负向关系。
3
学校层面上,重点/示范学校老师的互动形式显著高于一般学校老师的使用。
六、互动指数对互动效果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使用互动指数对互动效果有怎样的影响?也就是考察老师们对不同类型在线产品使用和互动形式的多少,是否会对老师们互动教学效果的评价产生影响。将教师使用在线教育互动指数和各类产品作为自变量,将教师的互动效果作为因变量,控制变量为教师的教龄、学历、所教学段、职称、学校类别和学校位置,进行三步回归分析(R²分别为 。030,。090,。110)。结果显示:
1
第一是互动指数对互动效果呈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互动形式越丰富,效果越好,回归系数0.152***;
2
第二从学校情况分析,重点/示范学校对互动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校越是重点/示范学校,互动效果越好;
3
第三从教师情况分析,教龄对互动效果有比较显著的负向影响,教龄越高,互动效果越不好,回归系数-0.100***;学段对互动效果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学段越高,互动效果越不好,回归系数-0.080**;
4
第四从产品看,综合辅导型在线教育产品对互动效果也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使用综合辅导型产品越多,互动效果越好,回归系数0.219***。社交工具型、通讯工具型对互动效果没有影响。其他产品的互动功能不突出,不进行分析。
七、结论
本研究对教师使用在线教育产品情况、线上教学互动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1
首先,互动不充分是教师对线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反应最多的一项,可见当前在线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互动体验,丰富互动功能。
2
其次,具体到互动方式上,教师使用最多的是语音和视频连麦,分别占比58.1%和53.8%,其他互动方式使用率均不足50%,网络互动中常见的弹幕(发言、留言)、红包等方式应用不多。
进一步分析,互动方法除了语音和视频连麦以外,在线测试互动使用最多的是劳动技术课,发送弹幕最多次数的是生物课,发红包和在线交流最多次数的都是政治课,发弹幕、发红包次数最多的是5-10年教龄的老师,在线测试互动方法使用最多的是教龄20年以上的老师。建议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一步丰富在线教学的表现形式和互动方式。
3
再次,在互动指数上,学段、学科、学校位置、学校类别以及教师教龄等指标均有不同表现,高中互动指数最高,信息技术课的互动指数最高,这反映出信息技术教师较高的信息素养。教龄为5-10年的教师互动指数最高。重点/示范学校教师的互动指数明显高于一般学校,直辖市区的教师互动指数高于其他区域。对于区域性的互动差异,在线教育如何利用自身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进行弥补,进而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前学校与在线教育行业可以进一步合作的领域。
再次,在互动指数上,学段、学科、学校位置、学校类别以及教师教龄等指标均有不同表现,高中互动指数最高,信息技术课的互动指数最高,这反映出信息技术教师较高的信息素养。教龄为5-10年的教师互动指数最高。重点/示范学校教师的互动指数明显高于一般学校,直辖市区的教师互动指数高于其他区域。对于区域性的互动差异,在线教育如何利用自身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进行弥补,进而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前学校与在线教育行业可以进一步合作的领域。
4
另外,针对产品使用情况,本研究发现在线教育产品在教师中的使用覆盖率最高的是微信、QQ等社交通讯软件(70.9%),其次是钉钉移动办公平台(55.5%),国家中小学网络平台、作业帮、腾讯课堂、好未来/学而思、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教材在教师中的覆盖率超过了10%。本研究将在线教育产品划分为七种类型,在教师中的使用覆盖率前三名分别是社交工具型、综合辅导型、公共资源型。此外,比较不同学段、学科、学校类型的教师使用产品类型丰富度,最高的分别是:小学教师、思想品德学科教师、重点/示范学校教师。
在产品使用与互动关系分析中发现,七类在线教育产品中有六类产品都对互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学科内容型、综合辅导型、社交工具型、通讯工具型、公共资源型和教学工具型。
根据调研得知,中小学教师也会使用综合辅导型、学科内容型产品中的课程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学习、借鉴产品中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也会向学生推荐分享这些产品中的教学内容,比如重点知识的讲解片段、创新的解题思路等,教师对这些产品的使用可优化自己教学中的互动行为,实现更好的互动效果。
5
最后,本研究发现互动指数对互动效果呈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互动形式越丰富,效果越好。因此,建议教师能够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在线教育产品,进一步丰富、创新和优化教学互动方式,例如“转盘点名”、“有奖互动”、“问题接力”(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评)等,增进互动效果和教学效果。
附录:
各省份被调查人数分布:
学校分布情况:
课题组成员:张洪忠 张志祯 何康 徐雪迎
苏世兰 王競一 石中甫
光明微教育 · 解读教育中国
来源:北师大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kao/34798.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下一篇: 如何提高A-Level地理读图能力?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