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22 02:55:46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四川省遂宁市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总部日内瓦召开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中文译名是“2019冠状病毒病”。
2月12日世卫组织在官方微博上对此次流行疾病的命名作出了官方注释:
“根据世卫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商定的指导方针,疾病的命名不得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群体的名称,同时,名称还需便于发音且与该疾病相关。正式命名疾病将避免不准确、或带有歧视的称谓的使用。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为未来其他冠状病毒的命名的标准格式。”
尽管如此,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所谓“武汉病毒”“中国病毒”的提法不绝于耳,甚嚣尘上。
在与中国留学生连线采访的过程中,也能感到海外学子的郁闷与愤怒。
一天她放学回宿舍,在查林十字街(Charing Cross)等红绿灯时,一辆车从身边驶过,司机摇下车窗,暴怒地冲她大吼大叫。这座友好而温馨的城市,瞬间变得陌生、隔膜、不可理喻。“我吓了一跳,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说哪里都有神经病。过了两天,我的同学在布坎南大街(Buchanan Street)上被人狠狠推了一把,差点摔倒。别的系也有人说中国同学的衣服被人从后面给撕坏了。”Rebecca的眼神里透着困惑。“又不是我传染给英国人的!咱们中国遭的灾更严重……”——《疫情中海外留学生口述历史:那一刻,我的留学按下暂停键》
尽管歧视在西方社会是重罪,但灾难发生之时以及灾难之后的一段时间,迁怒于华人、留学生的情况确实需要警觉和提防。
一位旅居英国的华人朋友说:在海外20年了,第一次感到路人鄙夷、提防、冷漠的眼神,就连我办公的写字楼里,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也上来问一句,“你是中国来的吗?”
歧视也像病毒一样,在中国学生的留学目的地国家或区域悄悄蔓延,而这股暗黑的力量,不仅仅针对中国人。
黎巴嫩电影人娜丁·拉巴基在她执导的影片《何以为家》中,借助叙利亚难民潮的惨痛,控诉世界的冷血。
即便是富庶的欧洲,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慷慨,他们把敞开的大门,徐徐掩上了。欧洲人成群结队地走上街头,抗议政府接收叙利亚难民,人心也慢慢变得冷漠。
2019年11月,在美国国际教育学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发布的美国国务院资助的年度官方调查报告(Open Doors)中,提到2016/2017学年、2017/2018学年和2018/2019学年,正处于美国移民政策调整时期,而与此同时,新增国际学生在这三个学年都处于下降状态。
报告中也曝光了新增国际学生数量下降的原因——对美国留学环境的担忧,包括在美国感到不受欢迎、人身安全风险高、就业困难、签证办理难度加大或被拒签等。
但与防范病毒不同,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社会交往方面的最大风险恰恰是自我封闭。
当我们频频与同胞扎堆儿、不愿意也不敢与外国同学相处、交往时,中国留学生会成为孤岛,与外界隔断。
不能融入当地的社会圈子,便没人愿意为我们站出来讨公道,没人愿意维护我们的安全和利益,没人愿意倾听我们心中的困惑。
如果我们被别人欺负了,也无法与外国同学交流、倾诉,我们的留学面临着另类的失败。
上文提到的中国留学生Rebecca性格爽朗,主动与身边的同学交往,很多外国同学也特别愿意与她沟通、聚会。
她受到路人粗暴的对待后,把自己的遭遇告诉法国、英国朋友,得到了外国同学的同情和声援。
歧视在任何文明社会、文明群体中都不能被容忍。我们中国留学生需要进入留学目的地主流的交往圈子,在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增强开放、融合的意识,采取大方、主动的方式。这样,很多人都会站在中国留学生一边,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宽容。
作者简介:
老赵(Andrew)国际教育知名观察家,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常年担任英国大学中国区/东亚区总监。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特约留学培训师,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城市广播特聘教育专家。资深教育自媒体人,平台阅读量超过1亿次,撰写出版《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等书。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kao/33532.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