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6:15:32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四川省宜宾市
本文由搜狐教育“格致计划”top榜收录,来源: 少年商学院,作者:李爽,定居英国伦敦的华人博士妈妈,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早在一年半以前,英国上议院的议员卢卡斯勋爵就谈起过一种现象:
这些年来,我们发现一些优秀的中国学生去了并不合适他们发展的私立学校,而另外一些出色的私立学校招到的是另外一些不合适的学生。
当然,仅出于多元化这样的基本出发点,也像在回答 周轶君 关于英国教育最好的部分是什么的时候,卢卡斯勋爵说是“国际学生。 ”
他解释说,英国教育界相信,如果你的身边有更多国际学生、更多不同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同伴,你与他们每天交流,一起生活,你会更理解其他的国家、民族以及宗教框架内活生生的个人。
这也是成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也因此,英国的教育不会对国际生说不的。但即使如此,国际生如何适应英国的学校乃至社会和文化,就成为考进学校后最大的挑战。
想要孩子留学时如鱼得水,
要知道语言和成绩只是基石
很多家长说到考虑英国的目标学校,都会瞄准很少的几所。
对国际生而言,这些学校都有单独给国际生的考试,首先第一关就是英语语言,然后才是试卷和面试。
也因此,有着小雅思之称的ukiset越来越热门,私教备考的价格也一路高涨。有些学校发现后,把ukiset改成了其他类型的英语考试试卷。
就像所有的私立学校都在招生时明确表示,我们努力在甄别被私人家教教过的孩子们,我们不希望未来加入我们的学生是这样考进来的。
但家长们不断地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忽略这种“警告”,猫鼠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英国私校协会2019年的人口普查显示数据,目前有28910名寄宿生来自于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地区,占到总人数的44%,而位居第三位的德籍生仅占7%。
在过去的十年中,英国私立学校的中国学生人数增长了190%以上。
因为,“在中国,有一种感觉,如果您打算花钱购买西方的奢侈品,最好是去西方国家购买,所以哈罗公学本身比哈罗北京国际学校更受人青睐。”
为什么“英国著名私校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学校在传统的英国家庭和海外家庭中都很受欢迎,因此它们可以按照它们认为合适的比例来平衡本国和海外学生”。
从表面数字来看,国际生在伊顿公学里也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再细分下去,国际生里来自中国大陆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生源也有其固定的比例,所以这些学校从数量上保证了自己不会被“国际化”。
纯从市场角度而言,海外生比例过大,失去当地生源,应该是任何一所英国私立学校都不愿意选择的“死”路。
但另一点不可忽视的是,从伊顿到威斯敏斯特公学,这些学校招收的国际生其实也非常“white”,意味着这些国际生其实只是持有外国护照,但他们的自我认同和个性其实是非常“精英化”的。
也因此,这些国际生的适应期很短,甚至如鱼得水,基本不需要适应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英国的私校文化中去。
英国私立小学阶段拼的是兴趣,
中学开始拼创造力
如果你真的参观过英国的100所私立学校,你会发现,如同哈利波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那种的校舍简直绝无仅有,一些老牌的有700年历史的非伦敦中学也许有着花岗岩的庭院和宿舍楼,马场和高尔夫球场。
但在伦敦,更多的学校外面朴素一如居民楼,离校门50米开始有“学校、儿童出没”的交通警示牌,大门口挂上校徽和校名,就是一所学校。
校园里面更简单了,倒是能做到窗明几净,但白墙地板,孩子们席地而坐,很多学校连做运动的大操场都没有。
小小的户外休息处倒是有绳梯、高低树墩等小的游乐设施,还有各种球和老师放出来的折叠塑料爬道,等等。这一点,与日本建筑学家日比野拓的设计观不谋而合:简单、朴素而真实。
也因此,在看到学校时,里面最夺目的色彩是孩子们无忧的笑脸和勃勃生气,以及白墙上他们稚拙但充斥着想象力的各种作品。
比起硬件,学校在课业科目和兴趣俱乐部方面的软件就令人眼花缭乱了。美国大学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在英国是通过小学和中学来完成的。
英国孩子们4岁上小学的reception,4-6岁的这3年,跟中国国内的幼儿园差不多,主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学习习惯,让他们交友,并融入小社会(班级和学校)。
套用现代的观念,应该是以培养情商为主。
从3年级开始,课程设置就开始繁复,英语、数学、科学、美术、音乐、戏剧、历史、地理、体育、外语(现在最流行的外语是: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简体中文)、RS(宗教研究)、DT (数字设计)、计算机、拉丁语、食物营养、体育、PSHE(个人、社会、健康的教育),每周轮流上阵。
这也是为什么在英国的中学毕业考试科目可以达到11到13门。就每一个科目的学术目标而言,小学阶段需要完成的是培养兴趣,因为兴趣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原动力。而中学的特点是“创造力”。
除了课内时间,每个学校还拼课外俱乐部的数量和难度。
比如伦敦一所走读女子中学的科学类俱乐部就有医学社团、解剖俱乐部、生物俱乐部、化学俱乐部、物理俱乐部、7年级专享的科学俱乐部、迷宫俱乐部、特殊竞赛俱乐部、经济社团、计算机俱乐部、地理社团等等。每个学校的音乐和体育的俱乐部都能多达10到30个。
学校费尽心思设立这么多林林总总的科目和俱乐部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最多的选择,这里面总有学生们可以尝试并喜欢从而坚持下来的。
一旦做出任何成绩,在学校就会得到极大的肯定。
因为英国科学家相信:“缺乏信心可能会成为一种自证预言”,如果觉得自己做不好,最后的结果也许就会证实这一点。大人如此,孩子们在成长期的学习更是如此。
有选择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所以,英国教育界一直强调一个观念:有选择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选择可以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所长,从而激发出自信和内在的动力。
四年级开学不到半个月,我认识的一位妈妈陈,她7岁的儿子回来报喜:“我被老师推荐上Golden Book演奏黑管了。”才学了半个学期呢,陈很惊喜。
“因为我是全学校吹得第二好的,第一好的那个已经考过一级了。”“还有,我游泳也很好,在最好的第三组。一共5组。”
“我才学了不到一年,我觉得自己挺好的。明天有戏剧课,月底还要考级呢,我肯定可以过一级,老师说的。好多同学还背不下来台词呢。”
游泳、黑管、戏剧都是考入现在的私立小学后学校提供的。在陈看来小儿子的那种“迷”之自信,正是典型的私立教育文化框架下的产物。
也因此,承接英式教育文化的私立学校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有个性有特点的孩子。
周轶君在《他乡的童年》采访现任的威斯敏斯特公学时,问到学校的入学标准,校长派特里克回答: “我在寻找对这个世界好奇的孩子。”
同样的问题,所有其他学校校长和招生总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花式回答:
“对这个社会有责任感的孩子”,
“有个性的学生”,
“能最大限度地得益于我们教育的孩子”,
“喜欢艺术和有创造力的”,
“渴望学习知识的”;
所有的学校都会强调,他们希望保持校园的多元化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如果同意英国的私立学校是精英教育的观念,那是因为在这里有很多解放性的学习,考试不是目的,将来进某个学校也不是目的,学某种专业更不是目的。
或者说,这些都只是小目标。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塑造他们的思考模型和方法,鼓励他们去思考未来想成就哪些事,要做什么样的人。
当招生官厌倦了千篇一律的聪明面孔,
我们能为孩子准备什么?
先讲两个学生的例子。
小威在参加英国某著名男校13+的考试之前,跟着两个英国著名大学毕业的私人教师网络学习数学和英语长达一年的时间,后来他的入学考试成绩很出色,正式拿到了入学资格。
但上学的5年里,他并没有交到一些朋友。课后,他并没有参加各种各样学校提供的俱乐部:
有些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不擅长,比如橄榄球、攀岩和马球,有些是他没有兴趣,比如戏剧和演讲俱乐部。
有些他又觉得浪费时间,比如烹饪和摄影,也因此,他用了很多的时间在微信上跟以前国内的同学聊天,看网上的中国电视剧。
与小威相反的是小夏,她从中国南方的一座小镇加入英国曼彻斯特的一所女子寄宿中学的初中已经两年了,至今还在学校里上针对母语非英语的学术课程(EAL),但她参加了所有她认为有兴趣的课后俱乐部,有时忙得连周末跟家里通视频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她妈妈说,偶尔抓住闺女留言聊天,对方总是发来一个大大的笑脸,语速极快地说一下又要去做什么活动了,或者跟哪个朋友去做什么了,问起学校,她也会轻快地说,没有大问题,不用担心。
小夏妈妈说,我觉得什么叛逆青春期在她身上一点都看不到,反而比小学的她还要开朗。
除了小威和小夏个性的不同,在进入英国寄宿学校后最大的不同,其实是他们对学校的参与程度。越多的参与,才会越深的体会到每所学校的特点,也会生活得更自如。
而另一方面,即使是在伦敦的学术性走读学校,校长和招生官也厌倦了千篇一律的“聪明面孔”——
数学出色、4岁学钢琴/小提琴兼有英皇考级证书、会写看起来高大上的文书和面试时回答给出虚高答案、喜欢游泳/足球,这些标配后面其实更像流水线产品。
每个学校都不需要60个钢琴8级的初中生,就像学校的大乐团一样,2级的架子鼓手、1级的竖琴、3级的圆号、4级的大提琴,甚至管风琴和竖笛都会有一席之地,这些乐器学习的后面,隐藏的是孩子的个性和他们真正的爱好。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2千多所英国私立学校也会有数十种不同特点的孩子。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的私校都会有面试的程序,因为他们在努力寻找试卷成绩之外那个真正的孩子,孩子真正的个性,这样才能初步判断这些孩子能不能适应各个不同特点的学校。
与其关心英国顶尖私校在寻找什么样的中国孩子,不如反向思考,我们要为孩子准备什么?或者说,送入英国私立的中小学就是对孩子教育的终极目标吗?当初,选择英式教育的初心是什么?
客观地说,如果纯以成绩论,在国内的公立教育体系里,学习的基础更扎实,也有可能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父母选择了到英国学习的“不归路”。也许家长们看重的是英式学校的学术成就更全面多元,或者看重“全面发展”、个性化的培养。
但毕竟,孩子们来英国是来生活兼学习的,每周5天7小时的课业之外,课外活动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这些,往往在成绩和入学考试时,一次又一次地被忽略了。
如何享受寄宿学校的生活,并最大限度地得益于英式教育,还需要像英国的孩子们一样去思考、去沟通,甚至去争取和质询。
注:搜狐教育“格致”计划,发掘推广教育行业优质深度内容,给读者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文章阅读。欢迎关注微信搜狐教育(ID:sohujiaoyu)投稿,您的文章将会获得搜狐网和搜狐教育网页端、手机端推荐。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xiaoyuan/26678.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