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17 17:02:09 来源:教育频道_新华网-今日聚焦作者:江苏省宿迁市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许多家长会收到老师的善意提醒——“你们家孩子是不是太内向啦?他总是一个人坐在地上玩积木或者看书。老师给指令的时候,他心不在焉,坐在一边看着。做游戏时,总愿意自己一个人玩,几乎不和老师、其他小朋友交流。”得到这样的反馈,家长不由得心里打鼓:我的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社交能力是比学习能力更受关注的能力,特别是同伴交往能力。无论是父母或老师,都期待孩子能合群,善于与老师、同伴沟通交流。一旦孩子出现不合群的现象,父母都会变得有些紧张。不合群问题的背后隐藏着父母的隐忧:“他这么不合群,是不是存在心理缺陷?以后上小学、中学怎么办?会不会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没有任何朋友?会不会因为不合群受欺负?”甚至在查找相关书籍之后,回想一下“孩子的眼神交流有点少,语言发展比同龄孩子弱一点”,反而陷入更严重的恐慌。
孩子是否不合群 要视年龄而定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这是特定年龄段出现的正常现象。孩子参与游戏的方式除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合作游戏之外,还会出现以下情形:
1.单独游戏——孩子自己玩玩具,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不关心周遭的人或者事情;
2.旁观者行为——孩子观察别人玩玩具,他们默默地观察别人,或者提出一些建议,但很少自己动手摆弄玩具;
3.平行游戏——孩子和同伴一起玩玩具,互借玩具,但他们很少交流,基本上是各玩各的。
因此,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不合群的问题,要根据年龄判断。直到幼儿园大班时,孩子都是以坐在一起各自玩耍的平行游戏为主的;到了大班后半学期,计划性的合作游戏才逐步增多。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出现单独游戏的现象,不能说明他们出现了心理问题。
这些小游戏 让宝宝成“社交达人”
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同伴交往的能力呢?在孩子的世界里,最普遍的沟通媒介是游戏。因此,家长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孩子。
1.提供丰富的亲子互动游戏。常见的亲子互动游戏有运动性游戏(拍球跳绳)、象征性游戏(角色扮演)以及建构性游戏(积木拼搭)。比如,一个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说出,他不和其他孩子玩耍的原因是“他一直观察,看看谁和自己一样喜欢积木,彼此能成为好朋友”。对于幼儿园小班与中班的孩子而言,单纯依靠语言,很难如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借助亲子互动游戏,家长能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从而更客观地判断孩子的发展状况。
2.增强儿童的游戏规则意识。如果孩子缺乏必要的游戏规则意识,可能在融入群体时出现困难。当孩子们制定好游戏规则时,一个孩子不想遵守游戏规则,总想打破游戏规则,可能出现同伴排斥。比如,孩子们都为搭建积木高塔想办法,只有他在一旁搞破坏。久而久之,其他孩子就不愿和他一起玩。家长可借助棋类或球类等竞技性游戏,让儿童了解规则的重要性,提升儿童主动参与游戏的意愿,建立必要的游戏规则意识。
3.提供充足的同伴游戏机会。一些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不知道如何与同伴相处。因此,家长为孩子提供结识同伴的机会,形成同伴游戏的氛围。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在公园里或广场上结识新朋友,也可以约朋友家的孩子一起出游。与成人相比,年龄相仿的同伴是儿童更愿意模仿的对象。孩子更理解同伴的想法,也更愿意效仿同伴的行为。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同伴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会与同伴互动、交流与分享。(文/石孟磊)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xiaoxue/2823.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