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13 10:16:46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青海省德令哈市
本文首发于Vista看天下杂志493期,原文标题《这些年轻人决定进入体制内》,本刊记者张恒、 实习生王李蕾/文
山东省公务员招录名额较去年增幅超过50%,内蒙古自治区计划招录公务员(参公人员)扩招幅度接近400%。而中公教育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国21个省市公务员招录人数共计11.6万名。
4月18日,为支持各类用人单位复工复产、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海口举办“战疫情·促就业”大型综合性招聘会。(新华社图)
初夏的一个晚上,陈乐和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屏幕上,又在传递当下经济形势的信息,这让她想起连篇累牍看到的就业难问题。她转头对父母说,如果当初没考研就好了。
悔意,偶尔会涌上心头。这位湖北三峡大学的研究生,赶上2020年毕业季,拿到研究生学历,工作反而更难找。据新华社报道,今年夏季,中国有874万高校毕业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严峻,虽多方发力“保就业”,但仍面临“前有千万待岗大军,后有近千万应届生的双重夹击”。
很多高校迫于压力,放下面子,公开向校友求助。湖南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或其学院,发布公开信,希望校友能为学弟学妹提供资源或就业岗位。6月5日,985名校华南理工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求助信中还公布了学生就业率情况:“截至5月25日,我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35.17%(其中签约率仅为14.48%)、研究生就业率为48.53%。”
作为八百七十四万分之一,陈乐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一直困在家中,抱着手机,搜索天南海北的机会。学校微信群里,辅导员几乎天天催他们抓紧时间找工作。不时,这位辅导员还会发一些工作岗位,有些甚至专业都不对口。有一次,英语翻译专业的陈乐打开招聘链接,发现对方招水利工程岗位。
陈乐已经不大记得上一次接到面试通知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家里困久了,时间也变得有些混乱。她偶尔会想起疫情暴发前自己拒掉的工作机会。当然会后悔,可机会就像新冠病毒出现前的那些时光,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这场疫情,影响了太多人。毕业于疫情时期的陈乐,其心理、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五月份的一天,陈乐决定不找工作了,换一条人生路线。
01
“难上加难”
6月29日,陈乐去了趟学校。她戴着口罩,奔波于不同部门间,在各种表格上签字,跟导师协调最后的问题,终于领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她想,很好,自己再也不用读书了。
陈乐对学术兴趣不大。2018年,报考硕士研究生时,她目的很明确:拿到更高学历,找更好的工作。她没考上第一志愿学校,原本想放弃,“家里人非让我去读,那就去呗”,陈乐说,于是自己选择了英语翻译的“专业硕士”方向。这个方向就是针对行业需要而设。她有了三十多个同学,“大家基本和我的想法类似”,能力提升两年,毕业求职更容易些。
陈乐考研的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800万,被媒体惊呼“史上最难就业季”。这一年,考研人数也创了史上最高,达到238万人。考研成为很多本科生延期求职的一个重要手段。有报道指,当年中国也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研究生扩招。
没想到,躲过了2018,2019年就业似乎更难,然后,时间进入2020年。过去半年里,陈乐投出去几十份简历,最终也没换回一份工作,只有五六家表现出了进一步讨论的态度。二月份,一家四川企业打电话,问她能否尽快入职。得知她因为疫情困在湖北宜昌后,对方挂掉电话,再没消息。
6月1日,武汉毕业生参加在江汉大学校园举办的首场高校毕业生专场线下招聘会。(新华社图)
她的同学谭琪投的简历更多,一百多份,换回的却是更多挫折。也有一些企业电话联系她,如同陈乐经历的,听说身处湖北,就再无下文。与陈乐不同,谭琪的考研路要更曲折一些。她属于考研中的“二战”,考了两年才成功,赶上和陈乐同级,一起在2020年毕业。
上一次疫情引起的就业挑战还是2003年,因为SARS。
“今年情况和2003年有很大不同:今年范围更大,时间更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力资源系副教授刘丽玲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2003年因为“非典”疫情,全国就业岗位减少了177万,由于疫情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并没有引起全国停工、停产。而今年新冠疫情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蔓延,1、2月经济相当于停摆,许多企业直至3月才陆续复工。SARS疫情的范围局限于中国和周边国家,并没有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创,但今年全球经济都在艰难求生。
“2020年3月份隐性失业人口一度达到7611万,失业加上隐性失业人口更是高达1.022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说,“令人宽慰的是,失业和隐性失业人口的急剧增加,是疫情冲击的结果,一旦生产恢复,形势就会很快好转。事实上,隐性失业人口到四月份一下就降到1480万了。”
失业人口加上刚刚进入就业市场的数百万大学毕业生,各方面因素都在叠加。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毫不讳言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
陈乐的大学本科同学,很多都在广州、深圳等地做对外贸易,偶尔他们会线上聊聊天。这些同学毕业两年了,“活得还挺滋润,每天挺开心,幸福指数挺高”。陈乐说。
02
人生,失控了
1月7日下午三点多,陈乐开始化妆,换上稍微正式的衣服,复习准备好的底稿。之前,她已经对手机镜头说了好多遍,通过录像观察自己的状态。她寻找最佳光线角度,考虑自己的肢体动作,仔细观察细微表情反应。
“以前并不觉得我眼神飘忽不定,”陈乐说,但看自拍视频时发现自己总不由自主眨眼,“跟个猴子一样。”
下午五点,她将要接受知乎的线上面试。她很在意这份工作,虽然只是一份实习工作,仍然细心准备。
“经济越不景气,竞争压力越大,求职者越重视自身形象以提升竞争力。”河南省青年职业培训学校创业讲师、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创业培训师张志顺说,他从事高校创业工作近10年。在他看来,近些年,毕业生对求职形象设计非常重视,甚至还有专门做形象指导的商业服务。
他的一个朋友,原本做婚庆服务,疫情期间,业务很少,经营压力大。这位朋友转而开始做线上求职形象设计。“生意好到爆”,张志顺说,经常周六日还要加班。
张志顺也做求职、就业咨询工作。“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线上方式做咨询,工作量非常大,夸张的时候,深夜两三点都还会有学生咨询的。”张志顺说,毕业生咨询集中的几个问题是:简历设计、面试指导、心理调适、形象设计,以及实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月6日,天津,一位人力专员正在用直播软件为“粉丝”们介绍工作。(@视觉中国图)
陈乐很想获得知乎这份工作,她喜欢这个平台,也希望能到大城市闯一闯。她之前曾幻想过2020年正式走入社会的生活:在北上广或者其他新一线城市,找到一份大厂职位,租住一个小单间,每天挤早、晚高峰,回到家像其他女生一样,看看综艺、追追剧,或者上上网课充实自己。
每年各类毕业季调查中,大城市都是应届毕业生的首选。比如2017年,智联招聘调查发现,签约在一线城市的应届毕业生占比最高,达到33.5%。《人民日报》分析了2018年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后发现,对于新毕业的“95后”年轻人来说,一线城市仍是毕业后职场起步的首选。58同城发布的《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中,大城市是年轻人首选,选择上海的毕业生占比高达11.5%,其次是广州、北京和深圳。
面试后第三天,她接到面试通过的通知,对方要她尽快入职。
陈乐犹豫了。去一个新城市生活,并不容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陈乐说,一旦得到了,就开始面对具体问题:当时是1月份,再有两周就到春节,自己入职后不久,又得回来。而且这么短的时间内,又要找房子,又要适应新工作,还要考虑春运火车票。
“我真的非常纠结”,陈乐说,最终,她还是决定放弃。那时候,春招求职季才刚刚开始,对她来说,这只是众多机会中的一个而已。
没过几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了,个人生活、社会运转,一切都变了。她所在的湖北省又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很快,陈乐就意识到,人生由此拐向另一条道路。
等待,成了毕业生们的主要生活状态。受疫情影响,招聘活动程序大都改为线上,空中宣讲、空中双选、线上笔试、线上面试、线上签订协议……几乎所有的程序都通过互联网完成。陈乐每天抱着手机刷招聘软件,发完简历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供需的严重不平衡让求职市场的竞争格外惨烈:许多公司选择了推迟招聘或干脆取消;条件中等偏上的公司收到的简历比往年多很多;2019年秋招没有拿到offer的人眼睁睁看着许多公司年后将薪资水准下调;原本已经到手的工作也有可能突然没了。陈乐说,自己年前发出10份简历,至少能收到6份回复,“现在投出去就基本上石沉大海”。
2020,很多应届毕业生的规划都被疫情改变了。
河北某高校辅导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他带的毕业生也是如此,没找到工作的,等着面试的消息;拿到offer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入职——因为北京6月份的疫情,河北防控形势也紧张起来。还有一些毕业生,放弃找工作,准备各地的公务员考试,结果,疫情期间无法组织大规模活动,本应上半年举办的考试,一直也没有消息。
“一切都只能等着”,这位辅导员说,疫情给社会运转带来了太大变数,“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梦想的offer拿不到,其他公司又几周都没有笔试、面试通知,谭琪开始自我怀疑。她的职业预期原本是翻译方向,但最迷茫的时候,还是把目标扩大到留学文案、英语编辑、购物网站文案这些她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职位。
最焦虑的一个星期,陈乐记得自己“每天早上起来,拿着手机点开求职APP,两个软件来回切着看”。手机后面放着电脑,她不时看邮箱,希望能收到某个企业的回复。大部分时候,没有消息进来。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利用人们的求职焦虑,一些非法行为也在蠢蠢欲动。“之前有一个岗位,幼儿英语教师,我投过简历,对方还真通知我网上面试。”陈乐回忆道,她上网查询这家公司资料,结果发现,豆瓣上,很多人揭露这家公司“是一个搞传销的”。
元宵节刚过,导师来催问毕业论文初稿进度,陈乐才开始匆忙完成还剩下一半的文章。“所有计划基本都往后拖了快两个月”,陈乐发现自己人生的时间线,也开始混乱起来。她原本的规划是,1月份完成论文,之后开始实习,“就算是不在北上广,至少我也在武汉”,期间同时找工作。现在,论文拖延了,疫情来了,实习泡汤了,工作也遥不可及。而且,求职、论文和毕业事项挤到一起,原本早就做过规划的人生,逐渐失控了。
04
“国家队直接上线”
陈乐变得越来越“佛”,她不时会想起自己的年龄。
“我今年25岁,再过5年就要‘三十而立’。”陈乐说,“为什么每天要去跟自己闹,跟自己折腾?那多没意思。”
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她每天都在看各类新闻。有一个疫情地图,可以看到附近感染的人数,“一打开,周边全都是点点,你就知道附近肯定有人被感染了。”陈乐说,每天看到那么多人在网上求助,感染人数不断上升,“这些事情就发生在家乡,甚至是附近社区,那时候会觉得论文、就业好像没那么重要。”
五月初,她收到亲戚发来的微信,里面是当地人社局的相关文章,对方建议她考公务员。她这才知道,湖北省公务员考试时间确定了。省市县乡四级公务员共计招聘8103人,相比于去年招聘的5690人,扩招了42%。
扩招,自然是为应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止湖北,其他省份公务员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扩招。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山东省公务员招录名额较去年增幅超过50%,内蒙古自治区计划招录公务员(参公人员)扩招幅度接近400%。而中公教育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国21个省市公务员招录人数共计11.6万名。
事业单位、国企、征兵等系统同样增加了对应届毕业生的招录。研究生、专升本,也大幅扩招。比如,教育部已经安排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特岗教师”计划将增加招募规模5000人,今年招募规模将达到10.5万。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下发通知,提高应届毕业生征集比例,为部队输送更多高素质兵员。
很多招录条件都放宽了。人社部、教育部等7部门下发通知,对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实施“先上岗、再考证”政策,可以先上岗从事教育教学相关工作,再参加考试并取得教师资格。除教师外,护士执业资格、渔业船员资格、执业兽医资格、演出经纪人员资格、专利代理师资格等5项准入类职业资格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
“今年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队直接上线,保证毕业生就业,(这种规模和力度)是以前很罕见的。”张志顺说,对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
虽然受经济影响,企业招聘规模大幅萎缩,但在各级政府推动下,体制内岗位大量增加,此消彼长间,就业市场悄然发生着变化。
4月初,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据该机构调查,疫情对应届毕业生心理产生了普遍性的影响。74.54%的应届毕业生表示疫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有消极影响。这一届毕业生,不再像前几届毕业生那么从容了。在以往,“慢就业”逐渐成为很多毕业生的选择,毕业找不到工作,他们可能会先去毕业旅行,或者休整一段时间。但2020届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选择“继续找工作”,占比高达76.66%。
更重要的变化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越来越多大学生开始寻求稳定。据该调查显示,在应届毕业生选择工作最关键的因素中“收入”和“稳定”分别排在前两位,其占比高达76.92%和68.7%。加之企业岗位和体制内岗位的消长,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进入体制内。
希望获得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企等岗位的比例,共计62.07%,只有不到四成被调查者仍然坚持选择私企和外企工作。
“往年,大概只有四成左右毕业生想要进入体制内,六成左右毕业生还是寻求市场类岗位。”张志顺回忆道,现在,情况调转过来了。
短短半年时间里,一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湖北宜昌女孩陈乐,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874万毕业生,在这场疫情中,各有自己的际遇。有人找到了工作,不远千里从武汉赶到北京;有的人,则继续在网上,等待着不知何时才能到来的面试机会;有人纠结,要不要“二战”考研;很多因疫情困在老家的年轻人,则开始考虑就地求职。据张志顺观察,受疫情影响,更多的毕业生想留在家乡照顾家人,这使得本地就业和本地公务员考试的比例在增加。
陈乐终于决定,再次听从家人的建议,放下求职的事,全心准备公务员考试,她希望能在本地谋得一个稳定的公务员岗位。
快递员把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送了过来,为此,她花了129元。原本以为毕业后再也不用读书的陈乐,又开始每天四五个小时的备考学习。在家里学习,效率并不太高。有时候看不进书,她就想,万一考不上怎么办?脑海里,随即浮现出一幅画面:8月份的酷暑里,25岁的她,顶着四十多度的高温到处找工作。
新刊预告 · 封面故事
874万大学毕业生:迷惘与机遇 张恒 / 文
这种种举措,不但短期内会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长期来看,势必也会影响这届年轻人对政府、对社会、对国家的看法和态度,也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新的变化。
2020届毕业生:别哭,你们最“特别” 徐牧心 陈光 王莹莹 刘超群 / 文
这个夏天,每一位最“惨”毕业生都在怀念过去和忧虑未来间徘徊。也许多年后回首,他们会发现,这段充斥着遗憾的时光正孕育着成长。
一个武汉大学生的“艰难”毕业路 刘超群 / 文
校医用棉签采鼻咽拭子时,我一下子流出生理性的眼泪。真没想到,我回到母校后的第一滴泪水竟是因为被“戳鼻子”。
海外留学生的仓皇时刻 罗婞 左璐 / 文
这场疫情,逐渐改变了他们对留学地的看法。松散的防疫措施、不断攀高的确诊死亡病例,都让一些留学生重新审视欧美发达国家,外国不安全等想法,在留学生群体间流传。
好了,文章读完了。如果觉得不错,记得分享到朋友圈哦。也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对了,提醒你,还是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全年更优惠噢。你也可以下载App,成为App的新用户,就可以免费看整本杂志了。杂志,一口气读完才过瘾。
祝福这届毕业生
能成功上岸↓↓↓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liuxue/43152.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