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强基计划7月底迎来校考16所学校校考无笔试

时间:2020-07-18 04:51:32 来源:新浪教育_新浪网作者:辽宁省普兰店市

导读:本文是由辽宁省普兰店市网友投稿,经过故障的近义词编辑发布关于"高考强基计划7月底迎来校考16所学校校考无笔试"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体育测试、双随机面试…… 强基计划7月底迎来校考

  随着高考结束,今年首次进行招生的“强基计划”将在7月底至8月初进行校考。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宣布启动“强基计划”, 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共有36所高校获得“强基计划”招生资格。

  今年5月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6所院校先后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各校均采取“高考总分占总成绩85%+高校测试成绩占总成绩15%”的方式选拔学生,各校均增加体育测试。

  36所高校均增加体育测试,16所学校校考无笔试

  根据《意见》,在招生选拔模式上,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须参加统一高考。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36所“强基计划”高校均按照“高考总分占总成绩85%+高校测试成绩占总成绩15%”的方式计算考生成绩。在36所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中,各校招生方法中除笔试、面试外,均增加了体育测试。以清华大学为例,该校“强基计划”校考将采取“学业水平考核+专业志趣考核+身体素质考核”的综合考核方式进行。其中,身体素质考核将以体质测试方式进行,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运动试验、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

  对于强基计划综合成绩,清华大学采用高考总分(按满分85分折算)+高校测试成绩(按满分15分折算)计算形成。高考总分按照学生“高考成绩/本省高考满分×85(四舍五入取2位小数)”的方法折算,高校测试成绩以满分100分进行核算,并将高校测试成绩折算为15分(四舍五入取2位小数)。若学生综合成绩相同时,则按单项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单项顺序排列依次为:高校测试成绩、高考总分。

  北京大学则规定,“强基计划”采用学科基础素质测试、综合素质考核、体育测试综合考核的方式。其中体育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体育测试优秀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综合成绩满分100分。其中,高考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综合成绩的85%;北京大学组织的考核测试成绩(即学科基础素质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占综合成绩的15%。对于破格入围考生,北京大学将根据其学科特长单独进行考核。

  在36所“强基计划”高校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等16所高校没有设置笔试环节,仅通过面试考查学生。

  复旦大学规定,相关学科专家、考生以“双随机”抽签方式配对。面试总分为150分。面试全程录音录像。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在面试过程中作为重要参考资料,面试前安排充足时间由面试专家审阅。体质测试将于面试后进行,体质测试成绩将作为综合成绩同分情况下的排序依据之一。

  招生专业多为基础学科,部分高校开设学科交叉专业

  在招生人数方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人数最多,均为900人。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6所院校招生人数为210人。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3所院校招生人数为180人。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招生人数从30人至150人不等。

  在招生对象上,各院校将报名学生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即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达到各校在其所在省份公布的强基计划分数线以上;第二类是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例如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中获得全国决赛一、二等奖,并且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公布的强基计划相关控制分数线或所在省份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

  在入围人数方面,36所高校入围比在1:3至1:5之间。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校考入围比例最高,为1:5,这意味着两所学校入围校考的人数或将不低于4500人。

  在招生专业上,36所“强基计划”高校招生专业均集中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其中北京大学的招生专业最多,有14个招生专业。上述14个专业分为Ⅰ组、Ⅱ组和医学组招生。Ⅰ组包含数学类、力学类、物理学类等9个专业类别,测试科目为科学基础素质测试;Ⅱ组包括历史学类、考古学类等4个专业类别,考查科目为人文学科基础素质测试;医学组招生专业为基础医学(八年制)。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分为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和基础文科类专业。

  其中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包括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基础文科类专业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哲学类专业。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余潇潇表示,由于清华大学在工科方面拥有强大实力,强基计划推出了“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特别设计了工程衔接方向“理-工”双学士学位和本-硕-博相互衔接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打好理科基础,并重点引导他们进入国家亟须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加强相关领域高质量人才的精准输送。

  书院制、小班课……多所高校探索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培养方式上,北京大学表示,将对强基计划入选学生实施基础兼顾个性培养的方案。鼓励教师把本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方向融入到本科生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本科生科研课题,接受完整的科研训练,在强化本学科基础的同时提供交叉学科领域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北京大学计划通过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促进强基计划教学方式的转变。搭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制订特殊政策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阶段选修和跨学校选修,提高学生的学科交融能力。

  清华大学则新设立日新书院、致理书院、探微书院、未央书院、行健书院五个书院作为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单位。其中,日新书院负责基础文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致理书院负责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探微、未央和行健三个书院则负责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分别对接化学生物学、数理基础科学和理论与应用力学三个专业方向。

  余潇潇介绍,五大书院整合了清华大学20多个院系的教学及科研资源。例如,探微书院依托化学工程系的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学院的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开展人才培养;未央书院依托的科研平台多达数十个,包括物理系的凝聚态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研究所、原子分子与光物理研究所、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信息前沿科学中心等。

  清华大学将强基计划相关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培养过程衔接,本科毕业时符合该校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要求的学生,可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钟秉林曾表示,书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助于培养兼具学科基础和人文底蕴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测与反馈机制,对‘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业成长监测系统,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持续改进招生与培养工作。”

  浙江大学表示在“强基计划”中将探索“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本硕博衔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强基计划录取学生按专业单独编班,本科阶段加强学科知识基础,研究生阶段注重国家战略发展前沿领域研究,为学生进入国家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工作创造条件。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分别组织考核,实行动态进出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则规定,“强基计划”将实行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各专业将分别在本科阶段一、二年级末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不适合强基计划培养模式的学生转出班级,进入普通班继续学习。同时,通过有关程序,在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中选拔成绩优异、科研能力表现突出的学生补充进入强基计划。本科阶段三年级末,经考核认定不具备强基计划培养潜质的学生,分流至普通班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其他学生按照教育部和学校最新相关政策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在研究生阶段第二学年,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工作实施细则等规定,经专家工作组考核未通过的学生退出“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按照普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培养。

高考强基计划7月底迎来校考16所学校校考无笔试

  新京报记者 樊朔

  责任编辑:黄晓冬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jiangzhangbang/43563.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