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时间:2020-06-17 05:10:45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浙江省永康市

导读:本文是由浙江省永康市网友投稿,经过机不可失造句编辑发布关于"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看点: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使优秀的艺术教育资源真正惠及每一个学生,在公众与艺术之间建立桥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系统,是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

2020哈佛中国教育论坛艺术教育分论坛邀请了哈佛大学艺术教育部主任史蒂夫·赛德尔(Steve Seidel), 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院长赵炳翔,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院长范勇,上海自闭症儿童公益机构“天使知音沙龙”创始人曹小夏,以及维童之友俱乐部秘书长王健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来源:哈佛中国教育论坛

· 嘉宾阵容 ·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哈佛大学艺术教育部主任史蒂夫·赛德尔教授为论坛作了开幕致辞,针对美国艺术教育的现状作了简短的介绍。赛德尔教授在艺术教育领域深耕数十年,在执教哈佛之前,他曾在波士顿地区从事高中戏剧教学长达17年之久。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使其对艺术教育资源平等化具有深入的认知。

赛德尔教授以美国为例,提出了艺术教育当前所面临的两大挑战。其一,是如何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其二,则是如何将高质量的艺术教育资源平等地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美国的艺术教育发展起步较早,许多孩子确实可以得到极高质量的艺术教育资源。然而,这些高质量的资源尚未能平等地传递到每一位孩子中去。这先天的分配给不同背景的学生在艺术学习上造成了巨大的鸿沟。以波士顿学区为例,因社区位置、财政状况等因素差异的影响,每所学校的艺术教育资源差异巨大,对本地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不均。

当前社会对这一紧迫问题的认知,仍然远远不足。值得欣喜的是,在过去的10年间,当地教育部门大力投入人力物力,旨在着手改善这一情况。在前期,当局对一线艺术教学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详细调研,从而以年为单位,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阶梯式的政策,帮助艺术资源匮乏的中小学获取高标准的教学资源。

从目前效果来看,这一系列政策是卓有成效的,但客观地说,10年时间仍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本地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学区政策制定者以及研究学者等需要继续通力合作,建立起长效机制。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作为赛德尔教授开场白的回应,中方嘉宾们也对中国当前的艺术教育资源平等化的进展作了介绍。

上海美术学院的汪大伟院长首先谈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从政策制定者到一线教师,都一直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在不同阶段不断在探索的过程,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们已从数十年的摸索中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针对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海师范大学的赵炳翔院长也谈到了他的看法。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社会资源的限制,中国的艺术教育多集中于赏析层面,尤其是边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基于艺术资源匮乏的客观因素,很难开展深入高质量的教学工作。经历了艺术教育的高速发展后,目前的中国正在逐步形成更平等,更包容的艺术教育环境。

01

如何传递更平等、均衡、包容的艺术教育资源?

在嘉宾们对中美两国艺术教育大环境进行简单介绍后,主持人引出了本次论坛的第一个议题: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如何传递更为平等、均衡、包容的艺术教育资源?

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的范勇院长从政策层面上首先作了分析。近年来,中国对于教育资源的开放作出了很大努力。尤其是民办教育的腾飞,使得教育与资本市场得以交流和融合,为教育的更好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从国际交流层面来看,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正被引入到中国,中国的艺术教育正走向多元化。

汪大伟院长从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汪院长指出,现代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源自工业革命后高度细化分工的社会体制。在角色分工明确的现代社会中,我们的教育体制培养的是适应产业链需求的专业人才。这样的结构把整个教育分割成不同科目,把人也分成了不同的社会角色。每个环节都自然而然地希望能够垄断自有的资源,这间接地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等。

为了打破这种源自社会公共领域的不均衡,社会的公共空间改造是一个重要切入点。从上世纪开始,上海美术学院开始涉及公共艺术领域。其最初的目的是响应中国90年代以来高速城市化所带来的公共空间艺术需求,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师生们都切身体会到公共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鼓励大众都参与到艺术的创造中。通过艺术创作,使每一位参与者重新发现自身的价值,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与人民的归属感。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目前,上海美术学院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建有工作站,在浙江玉环地区设立有公共艺术基地,同时也在上海本地城区,如曹杨新村、广中路街道等处进行公共艺术项目,鼓励学生跨出校园、走入社会,与社区建立联系、发现问题,用艺术的方式和语言去解决公共问题。这不仅是艺术教育课堂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提升自身创造能力。

赛德尔教授非常赞同汪院长提出的公共艺术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对公共艺术的学习不仅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也帮助学生获取了跨学科、跨专业的视角,更引导了学生积极践行其社会责任。假如艺术教育仅仅局限于具体某个课堂中,而与整个社会的需求与语境相脱节,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是存在问题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致力于搭建一个高效而包容的艺术教育“生态系统”(ecosystem),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公共问题的解决中,也能帮助学生意识到作为独立个体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02

如何更好搭建公众与艺术之间的桥梁?

承接嘉宾们对公共艺术的讨论,主持人周至伟提到“公共艺术”这一概念同时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其一,是公共艺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体现;其二,则是公共艺术机构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公共艺术机构,应当如何更好地搭建起公众与艺术之间的桥梁?

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团长、自闭症儿童公益机构“天使知音沙龙”创始人曹小夏老师首先分享了创办“天使之音沙龙”背后的故事。

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由曹小夏的父亲,中国著名指挥家曹鹏先生创办于2005年,是中国大陆的首个业余交响乐团。

“天使知音沙龙”的雏形源自于乐团成员们在2008年时一个用音乐回馈社会的想法。最初的形式是针对自闭症儿童家长群体的音乐沙龙。在沙龙中,成员们很快发现,这群罹患自闭症的孩子们反而对音乐有着格外的触觉,音乐声响起,原本躁动不安的孩子们便随着节奏摇头晃脑。慢慢地,志愿者们开始尝试“打开孩子们的耳朵”,教孩子们识谱,演奏乐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发现,自闭症的孩子们记忆力卓越,耳朵听指令,眼睛看乐谱,一点一点教会了包括乐器、舞蹈、声乐在内的多种音乐技能。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同时,针对自闭症孩子在文化课上的欠缺,天使知音沙龙亦为他们提供文化课教育。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赞助下,通过12年的坚持,社会看到了这些孩子们的变化与无限潜能。天使知音沙龙的孩子们常常受邀去国外演出,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曹小夏老师希望通过自身的音乐教育实践,增强社会对自闭症群体的认知,更好地改变他们的人生。

维童之友俱乐部秘书长王健博士践行音乐教育20多年,长期在维也纳与中国之间从事音乐教育的交流工作。王健博士认为,在艺术教育平等化的推动中,除了政府层面的促进以外,个人和机构应当深度参与其中。

由于目前中国音乐教育所遇到的许多问题,他将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这一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引入了中国。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目的并非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帮助孩子成长为全面发展、对艺术之美有深入认知的青少年。这一目的正和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不谋而合。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十多年来,王健博士在中国举行了上百场“世界大师在中国”工作坊的案例,邀请维也纳、德国、匈牙利、美国的音乐教育家,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举办音乐教师培训,为约三万名中国一线的音乐教师提供了职业培训。这种国外艺术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并非是单纯的将国外教材一比一地引入国内、简单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元素,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的充分理解,将维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和中国的内容相结合,从而推出富有文化内核、广受中国本土师生认可的音乐教育模式。

上海师范大学的赵炳翔院长就地区间教育资源的传递,对“支教”模式与博物馆馆校结合提出了看法。赵院长谈到,从1994年夏天开始,上海师范大学创办了爱心学校,以“献大学生一份爱心,给孩子和弱势群体一份关心,唤社会一份热心”的“三心”理念作为为纲领,进行暑期大学生支教活动。26年来,五万多名上师大的学生投入爱心学校,服务了二十万人次,其地域覆盖18个省市,每年有两千余名大学生参与到爱心学校的建设中。

作为支教的一种形式,爱心学校旨在打破与农村边远地区的壁垒,鼓励师范大学学生利用自身所长,参与到边远地区的农村教育中。这种形式正是宏观上不同区域间教育资源的传递。另一方面,微观上同地区内的教育资源同样需要传递。赵院长指出,让艺术教育走出课堂的重要抓手正是善加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馆校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授理论为主的抽象知识点,而馆校结合的拓展可以有效利用博物馆等公共艺术机构的场馆,提供学生实地勘察的知识。在这一点上,欧美的博物馆教育具有我们可借鉴之处。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03

如何打造可持续、长效发展的艺术教育生态系统?

如何打造可持续、长效发展的艺术教育生态系统?

范勇院长提到,现阶段中国正在向精神消费的阶段迈进,而我们的社会需要有经济的宏观推动力来支持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艺术领域,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致力于探索如何资助青年艺术家,帮助他们的作品进入市场,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等。

原创在艺术教育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美成为一堂公众必修课?

对于博物馆来说,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亟需活化。通过数字化、打造IP等手段,我们可以将博物馆等公共艺术机构与产业进行有效对接,帮助产业升级,用文化美学的元素更好地服务社会。亚洲金融艺术品商学院正是相关领域的先行者,通过商学院与艺术学院的融合,将人文艺术,商业管理,投资管理相结合,有效激活知识,也为商业提供理论指导。范勇院长还提出,在城市社区层面,我们应当积极推动城市人文社区的建设,提高社区的“艺化率”,让艺术走进社区,形成良好的生态,与城市发展相融合。这也是高度契合了目前“2035”城市规划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的建设目标。

赛德尔教授也对艺术教育生态系统在美国的情况提出了看法。与中国的情况类似,博物馆、演出团体、高校、公益组织、艺术家等方面也是美国艺术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国的艺术教育生态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赛德尔教授认为,达成资源平等化的关键所在是需要社会整体对艺术教育的发展愿景达成一致。

当艺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环都认识到教育资源平等化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时,对资源平等化的推进就会非常高校。假如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还未达成完全的共识,艺术教育资源的平等化则尚有一定阶段要走。

Q&A

全球疫情的背景下,线上艺术教育何去何从?

在问答环节中,观众提出了时下艺术教育者们最关心的问题:艺术向来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线上艺术教育应当如何实现?它的未来将如何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主持人周至伟邀请每位嘉宾就自己的专业及实践分别谈一谈看法。

曹小夏老师讲述了近期网络音乐教学的实践经历。乐团的老师们发现,自闭症孩子们网上教学时的专注度颇为出色,在对着屏幕的学习中,孩子们甚至比以往线下集体训练更认真了。客观上说,在乐器演奏教学上有较大的困难。由于演奏上很多东西要手把手指导,目前老师们采取的措施是拍摄细化的手部动作特写,再单独发送给每一位学生。目前学生交响乐团的排练上老师也做了相应的适应和变通,短期内先不作大排练,而是小规模排练,一个个声部地上课,目前的效果较为成功。

汪大伟院长认为,本次突发疫情从源头上启发了我们对艺术教育本质的思考。如果艺术教育仅仅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那么在线上的环境下可能困难会比较大。但如果将艺术教育看成是一种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就可以调动各种手法来扩展我们的教学方式,其中也包括了新媒体的网络平台教学。

赵炳翔院长谈到了线上教学在本次疫情期间起到的巨大作用。在网络平台的帮助下,高校得以在今年三月作用顺利恢复教学。尽管技能类的艺术教学在线上开展是颇具挑战,但对理论课占比较大的高校来说,疫情期间的教学效果反而有所提升。本次的疫情对我们固然是一个挑战,但也为我们揭示了未来很大的空间和机会。

王健博士提到,我们应当把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这两个概念区分开。艺术实践需要在线下进行开展,艺术教育更多传达的是一种理念和方法。因此艺术教育本身完全是适于线上线下相结合来做的。这次我们做了很多场艺术教育的线上分享会。从另一个方面说,王健博士不赞成把艺术教学完全网络化。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与感情传递是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种激情和色彩离不开线下的碰撞。因此,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教学应该被视为互相补充的两方面。

范勇院长认为,本次疫情让教育工作者们看到了互联网的极大便利。通过互联网,人们现在可以通过直播课等形式接触到过去接触不到的教学内容,这极大扩展了教育工作者们分享资源的可能性,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艺术。同时线上教育促使国家政策对教育进一步开放,而这些点滴改变正是在逐渐扭转过去对艺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

赛德尔教授也认为,本次的疫情带给了教育工作者重新分配教育资源的契机。目前四月的美国疫情仍然在起步阶段,在线教学刚刚开始不久,经验尚不充足。赛德尔教授非常感谢中国嘉宾们分享的线上教育心得。他同时指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次教育实践的机会,重构我们对教学方式本身的认知,重新思考线上平台本身的特征,而非简单的将线下内容通过网络平台来教学。在未来,这一次特殊的疫情经历也必然成为教学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jiangzhangbang/40533.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