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8 04:54:36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云南省保山市
有家难回的英国小留学生
教育部的消息显示,我国在海外留学人员约160万,目前仍有140万左右在国外,中国留学生数量较多的国家分布如下:
按照数据测算,这9个国家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占全国出国留学生总数的比例达到九成。而同样是这9个国家,累计的确诊病例,同样占到海外病例的一大半。
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它的疫情最重,拥有的中国留学生也最多,我国约有四分之一的留学生是在美国读书。英国的确诊数量虽排第七,但从我国的输入型病例看,在确诊的留学生当中,从英国返回的也非常多。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英国还有我国15000个“小留学生”。
什么叫“小留学生”?他们的年龄在10岁到17岁之间,平均年龄是十三四岁。有1.5万,都是未成年的孩子,有的甚至只有8、9岁。
这些低龄小留学生处境特殊——他们难以独立生活,还需要监护,甚至被拒绝单独乘机。最惨的是,他们遇上了复活节假期。按原计划,不少英国学校将在3月27日开始放假,假期2-3周。
一些小留学生提前半年买好了回国机票,而留下的学生,要么住进寄宿家庭,要么参与“夏令营”式的假期研学活动。然而,新冠疫情席卷全球,3月20日起,英国关闭了所有中小学校。
学校关了,孩子不能去学校,只能去寄宿家庭。
可是,现在是特殊时期,英国人心惶惶,自顾不暇,谁还有闲心去照顾这群中国的孩子?一些寄宿家庭直接拒绝了入住请求,因为他们也害怕这些孩子会把病毒带入自己的家。
那么,这些孩子将面临的是无家可归,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有人会说,赶紧让这些孩子坐飞机回国内啊。
可现状是,英国关闭了大部分可以到中国的航班,剩下的要么早已经卖光了票,要么就是需要在日本和泰国等地转机,而这些地方也早就禁止非本国人入境。而家长们更担心的是,转机的时候,无人看护的孩子更容易感染病毒。
所以现在面临的现状是:撤,撤不回,机票紧张,转机危险,包机难以实现;留,留不下,疫情下孩子可能无人照看。
两难。
很多网友也开始从最先的担忧转而变成了愤慨:这些家长是怎么想的?孩子年纪这么小,三观都还没有形成,就被丢进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去进行所谓的“深造学习”、“开眼界”?图什么?
当然是图一个锦绣前程啊。
许多家长们除了觉得孩子可以在英国学到不一样的“优质”教育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英国呆满十年,可以拿那边的绿卡,获得永久居住权。
刚好小学、初中,到大学毕业,就可以拿到绿卡。
朱女士和丈夫非常重视教育,在一次和朋友聊天时,朱女士听说只要孩子能够在英国留学十年,就能够获得绿卡长期居住在英国。若想回国发展,以英国留学生的身份返回国内“高考”,也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到清华北大等顶尖985名校。
朱女士心动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她深知国内高考竞争压力之大,何况她和丈夫如今家庭年收入有两百多万,完全有足够能力给孩子选择另外一条路。
于是,他们找到了留学中介,把幼小的儿子送到坐飞机都需要十多个小时的英国去念书。2月中旬,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还庆幸孩子不在国内,可万万没想到从3月起欧洲疫情也爆发了,并且越来越严重。他们慌了,开始担心儿子,但这个时候机票已涨到了天价,而且关键是根本买不到!
夫妻两人彻底懵了,如今儿子无法回国,却被迫频繁更换着寄宿家庭。而且寄宿费也暴涨,原来的寄宿家庭每天只需要40英镑,现在已经涨到90英镑了!这个价钱在国内能够住五星级宾馆了!
而且这些寄宿家庭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在经营,本身免疫力比较薄弱,一旦发生什么意外,父母不在身边,她都不敢想象儿子会怎么样!
还有无数“小留学生”的家长和朱女士一样,在中国心急如焚,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睡睡不着,吃吃不下,整天担心孩子的安危。视频的时候,孩子隔着屏幕哭,家长们也跟着眼泪哗哗直流。
好在,在祖国的安排下,就在上个周末,两批近400位“小留学生”成功从纽约包机回国,据悉此前也已有小留学生乘包机离英回国,目前正在隔离。真的感慨,无论是否回国,祖国永远是留学生最坚强的后盾!
这次疫情也给家长们提了个醒,跨境教育的不确定性。那些原本想早点送孩子出国的家长,更加需要谨慎考虑“低龄留学”的风险性。
那些低龄留学的“得”与“失”
在这次事件中,不少网友纷纷指责“小留学生”的家长们:你怎么忍心把那么小的孩子一个人送到国外?还妄想着孩子以外国留学生的身份回国,和国内孩子竞争优质的教育资源,破坏国内教育公平,目的不纯,现在好了,自作自受!
其实客观来看,谁不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呢?与其批判这些家长在教育规划路线上的“对错”,不如更多关注他们在教育上的“取舍”。
留学的众多好处不言而喻:它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更丰富、更精彩、更自由的世界,通过完全不一样的文化环境和课堂学习环境,从小处来说,可以提升语言水平、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而从大处来说,可以丰富人生阅历拓宽眼界、培养独立自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成为一个自信并用于挑战的人。
在中西对撞的夹缝中,孩子通过留学可以得到很多,但“有得必有失”,得到了一些,终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1
中文教育和爱国教育的“缺失”
教育从来都是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内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爱国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选择了低龄留学,那么这些基本上就被放弃了。
在持续香港乱局中,不少香港年轻人成为蒙面 “黑衣人”,到处实施暴行和破坏,叫嚣要“揽炒”(粤语“同归于尽”的意思)。既让人愤慨、痛心,又值得深刻警醒和反思“暴”与“乱”背后的香港教育“病因”。
本该是天真无邪的学生,却冲到了暴力集会第一线;本来是阳光向上的青少年,却满目狰狞、侮辱国旗、攻击警察......这都是因为中文和爱国教育的缺失。这些缺失,造成了香港与内地语言文化上的某种“隔断”。在历史教育上,这种“隔断”体现得更加明显。
2016年年底,有媒体曾做过一个调查,考察香港的中学历史教育现状。其中,关于“新中国成立于哪一年”这个问题,来自80所香港中学的300多名学生,只有27%的人能准确答出“1949”。
中国历史教育的长期弱化,使得香港年轻人缺乏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民族认同感。某种意义上,是历史认知的巨大缺失,给了“港独”滋生的环境。
且看通识教材如何颠倒黑白:
不止教材,教育者也出了问题。通识课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老师甚至带有主观的政治立场。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在所谓“优质西方教育”教材的耳濡目染下,被西方价值观影响,形成了“自以为优越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而调转枪头,攻击自己的国家……其实从小在国际学校成长,接着又在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离开父母独自在国外的小留学生群体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们有着黄色的皮肤,却缺失中国文化的浸润;他们生于中国,却并不了解中国。要如何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国民身份认同,对小留学生父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2
孩子越小,越容易迷失,“三观”越容易崩塌
随着国家强盛,如今出国变得非常容易,越来越多的中产选择让孩子出国,他们认为这是为孩子博取美好前程的一条捷径,而且似乎是越早越好。
于是,在孩子才刚十多岁还没形成自己三观的时候,他们便送孩子出国。但由于自己国内事业发展形势很好,不舍得脱产陪读,于是大多数人选择了让孩子一个人留在国外念书。他们认为自由的环境、独立的氛围、交融的文化、丰沛的体验……这些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从小学会独立、坚强。
对于小小年纪就来到异国他乡的低龄留学生来说,国外的一切都太新鲜了,如果自制能力不强,就极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可能沉迷在一些不良嗜好里,慢慢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父母身在国内,根本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更不能对孩子的行为及时加以纠正,任由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自由发展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中的风险想想就很可怕。
曾经,十几个来美读高中的中国小留学生对两名同校女生施以长达五个多小时的虐待,包括扒光衣服、暴打、用烟头烫伤乳头、强迫吃沙子、剃掉头发逼其吃屎等令人发指的暴行。美国律师称这一案件“性质之恶劣,手段之残忍,涉案人数之多,所犯罪行性质之严重,在美国刑事案件中实属罕见。”据悉,根据美国法律,十几个施暴的小留学生中超过十八岁的主要被告可能将面临最高终身监禁的刑期,其他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事实上,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敏感年龄段的孩子没有家长在身边,缺乏应有的庇护和管教,很容易成为群体意识的奴隶,欺负他人或被他人欺负。
再细看卷入这起暴力案的小留学生,全部来自洛杉矶一所以中国留学生为主的私立高中,暴力欺凌在那里屡屡发生,案中的受害人之前已经多次被打。可是打人者和被打者的父母对此都一无所知,想来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孩子在他们心中“高大上”的美国学校里竟然干着与国内校园里的小混混一样的勾当。
小到暴力冲突,大到人生价值观,家长不在身边,孩子会被影响成为什么样子的人?谁也无法知道。
3
浅薄且自以为是的“西方价值观”
前阵子一些避难归国留学的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几个从英国和法国回来躲避疫情的留学生,因为病毒检测等待时间有些久,就和防疫工作人员吵起来了。
学生张嘴闭嘴就要找领导,最后还拿出他们觉得很有分量的一句话:“你们这样的东西,要是传到外网上去也是很恐怖的呀。”
他们觉得学会了两个词汇,“人权”、“医疗崩溃”,就可以凌驾在工作人员之上,让国内工作人员顺从他们的需求。他们一个个站起来一米八几,说起话来逻辑思路溜溜的,但却个个自私到了极点。避难还不按照国家的规定来,稍微不顺心就拍视频,就哭着喊着自己人权受到了侵犯。
这些在国外安逸惯了的留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国家,这段时间究竟经历了什么。他们也不知道,那些境外瞒报的毒王,打破了多少次国内已经稳定住的疫情。
如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孩子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
压力大,小留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耶鲁大学一份研究显示,在130个受调查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中,45%有抑郁症的症状,29%有焦虑症的症状,但是只有4%的学生寻求过心理疏导。
金钱的代价可以量化,很多人也不在乎钱,但由地域距离带来的疏离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两代人观念、情感、文化冲突等永远是家长与小留学生之间无法回避的“扎心”问题。孩子成长在异国却无法真正融入当地人,在不同国家文化下的自我认同容易缺失,一旦出现任何偏差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都是极其惨烈的。这些心理层面的代价,同样是不少家庭无法承受之重。
初二的时候,雯雯到英国参加夏令营。这是她第一次独立感受世界,感受不同文化的冲击,这带给了她前所未有的震撼,回国后她对妈妈说,“我想出国上学”。
雯雯在国内就是学霸。尽管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极有信心,她的妈妈还是开了两次家庭会议商讨此事,而费用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议题。家里决定卖掉一套房,来支撑雯雯去国外念书的学费与生活费。
雯雯的选择,正是当下低龄留学最热的方式:通过国内学校与国外高中的联合办学,直接申请去国外就读高中,过程简便,但花销成本也相对较高。
到了国外,经过几年的磨合,雯雯已经适应了英国的生活。国内是学霸的她,在国外依然成绩优异,甚至做起了像她曾经那样从国内来英国读书的高中孩子的家教。
但是当被问道,“再来一次,还会选择出国留学吗?”
雯雯却说:“如果未来我有孩子,我一定不会让她在高中时就独自去国外生活,融入太艰难了。我朋友问过我,觉得出国读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说是孤独。会有很艰难很想放弃的时候,会有被压得喘不过气也只能自己抗的时候……”
茜茜和雯雯就读同一所高中,都是以小留学生的身份出的国,但是她并没有像雯雯那样适应英国的生活。
茜茜本身性格比较内向,留学期间,因文化背景不同和自身不善交流,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在国外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不得不休学一年,回国调养。
茜茜的父母知道后,一瞬间觉得“天都塌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花费巨大送孩子出国留学会是这种结果。
心理学家告诉他们,青春期是孩子心理成熟最重要的时间段,大部分人会在此期间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当一个还没有成形的思想进入到不属于主流社会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很容易对自身定位产生怀疑,强烈的不安感甚至会伴随其一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中国家长的心愿。父母们不管是出于何种动机送孩子出去,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也好,让孩子免去国内应试教育的压力也罢,亦或是让孩子出去长长见识,首先都要对孩子有个客观的评价,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案。
留学很美,但真不是人人合适。
5
从纽约到北上广,多数留学生选择“裸归”
2017年“中国教育在线”发布过一个官方数据:中国每年大概有60万学生出国留学,但是有50万最后都回国了。出国的人越来越多,回国的人也越来越多,“海归”群体已经不再稀缺。
这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裸归”。
不同于“裸婚”、“裸辞”刚出现时的观念爆炸,“裸归”几乎是在暗流涌动中成为不争的事实。
对“裸归"一词的解释是这么说的:
指曾经风风光光地走出国门,现在终于又“一丝不挂”回来的人。说白了就是,只有海外学位、没有实际成就就选择回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体。
在出国很稀罕的年代,他们的经历几乎自带滤镜,在口耳相传中罩上一层金灿灿的光芒。然而现在,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出国的老同学。
受疫情的影响,境外经济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就国内而言,今明两年应届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不小。今年企业校招普遍采取了“保守”的态度,春招推迟,岗位减少。虽然国内研究生大幅扩招,但等这一批研究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的时候,国内用人单位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就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6
中国的教育其实也不错!
说实话,时至今日,“砸得起锅卖得了铁”让娃上得起国际学校,掏得起百万留学学费的中产阶级父母们,多数都是国内高考的受益者吧?虽然从前被虐成狗,但是时过境迁,他们抱怨着过去被应试教育磨灭掉的创造力或者想象力,但是另一面却不得不感叹,在中国只要努力读书,还能有一步步走得更高更远的机会。
以前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报道,甭管是英国也好美国也罢,他们的基础教育其实并没我们想象得那么强大。甚至以前有个纪录片说,英国有个学校引入了中国上海的几个老师过去上课,大家才突然发现中国的教育这么先进。
很多家长可能并不知道,他们在英国小学花高价位学习的教材,极有可能是从中国引进的。
我们熟知的“九九乘法表”,在英国推行后,被当地盛赞为来自中国的“数学的艺术”。
迈克尔和太太是香港人,在投行的北京分公司做精算师,如果两个孩子在国际学校读书,每年可获得近40万元的补助,但迈克尔夫妇还是把两个孩子送进了北大附小和人大附中的初中部。迈克尔解释他们为什么要“逆势留学”时说:“我们跟学校商量好了,不上政治课。其他课程,尤其是数学课,我觉得有必要。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来大陆生活,让孩子的国语彻底过关,打好数理化基础,也算天赐良机。” 迈克尔本人做精算师,收入非常高,就是靠数学好打的天下。在他看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这些有条件的人放弃西式教育而选择传统中式教育,并不是独出心裁。亚洲式传统教育理念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行的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结果显示,在参与测试评估的34个成员国和地区中,上海152所学校5115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556分,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三方面的成绩均排名全球第一。其次为韩国(539分)、芬兰(536分)和中国香港(533分),美国学生排名第26位。这项权威测试显示出中国基础教育的强大优势,以至于当时的英国首相都要求他们的教育大臣来中国取经。
中国的教育并非无可取之处,只是很多优势被我们自己忽略了。
事实上,中华民族是特别重视教育的民族。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最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国家,也是在教育上投资最多的国家。
先不说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全免,就单单只说大学。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的学费是很贵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一年就要收你三四万美元的学费,而好的大学学费都是一年六七万美元起跳。而且在美国生活的生活成本也很高,经常有留学中介给家长算账,你的孩子要到美国留学4年,你得准备个两三百万人民币才够。因此国内卖房给孩子上大学的家长也是不在少数。
再来对比一下,在中国读公办大学需要多少钱。
随便举一所普通公办大学,一学期学费是5000元,那么可能国家拨款2万,实际真正读这个大学的费用,是两万五。所以说,在中国能够考上大学的,那都是赚了的。
在疫情面前,“选择回国还是留守”是留学生和他们家长人生中的一道选择题,学业、考试、安全等,都是选择背后的或得或失。人生正是一次次的选择题,承受每次选择带来的不确定性。
但疫情终将会过去,关于“国内”还是“国外”,“哪里的教育好”的讨论,又会再次成为各大家长群的讨论热点。
我们这一代家长,接受的挑战前所未有,最大的原因或许也是当今社会让我们对于孩子教育的选择太多了,到底哪一条是孩子未来的最优路线,谁也说不清。人人都在说“选择大于努力”,人人又都害怕因为自己的选择失误,而耽误了孩子。
客观而言,欧美有欧美的教育优势,中国有中国的教育优势,体制不同自然教育方式也不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确实有其一定的先进性,如果各种条件成熟,相信多数家长还是会希望孩子能出国待一待,让孩子们的世界观更完整。但是,家长们请记住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培养孩子要“先成人,后成才”,让他们懂得,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不管在哪里都是中国人。
版权归家长口袋所有
家长口袋作为家长教育路上的必备智囊,帮助您缓解升学焦虑,坐览全球领先教育理念与方法。欢迎关注家长口袋(WX:jiazhangkoudai)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zhongyuwen/35954.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