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期遇上“禁足期”疫情下中年父母的亲子挑战

时间:2020-03-25 10:03:58 来源:新浪教育_新浪网作者:湖北省广水市

导读:本文是由湖北省广水市网友投稿,经过鸯组词编辑发布关于"当青春期遇上“禁足期”疫情下中年父母的亲子挑战"的内容介绍。

  一场肺炎疫情所造成的隔离局势,让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升学的压力、开学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互联网教学的不适应,各种情绪交织下,亲子摩擦一触即发。

  “疫情期间,很多求助都是来自青少年或其父母。”当学习空间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学习方式从线下转变为线上,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家长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在疫情的催化下,亲子关系正面临挑战。

  当青春期遇上禁足期,打破固有认知,在焦虑中重建家庭生活秩序,对父母与孩子都是重要一课。

  一触即发的亲子战

  到3月21日,张欣已经与母亲冷战6天。冷战的手段包括,不回应母亲的任何疑问、刻意回避母亲的眼神对视、就连吃饭也不愿意坐到一个餐桌上。

  母子俩最近的对话发生在一个周日傍晚,导火索是母亲认为张欣利用上网课的时间偷偷刷手机,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二话没说,便没收了他的手机。

  张欣今年将升入高中。前段时间模考时,他的成绩刚刚够当地重点高中普通班的分数线。面临升学大考和迟迟定不下来的开学日期,母亲陷入了焦虑。

  为了让孩子免受打扰,集中精力学习,母亲撤掉了家里的电视、Ipad,就连自己也改掉了回家刷手机的习惯。然而,这一切净网措施,因为直播课被临时打乱。

  周一到周五是需要斗智斗勇的时候。

  张欣要用手机听5个小时的直播课。这对于此前很少接触电子产品的张欣来说,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聊天软件、听课软件、短视频软件……手机桌面上躺着的应用程序一下子多了起来。这让母亲的神经也变得紧张。

  儿子在卧室上网课,母亲做不了别的。她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动向。

  “学得怎么样?” “要不要喝牛奶”……每隔一段时间,母亲都要推门走进儿子卧室。关心是其次,她要用余光扫一遍ipad页面。这个动作需要快速且不露痕迹。有时候因为自己突然闯入,孩子切换页面,立马让她警觉起来——是不是在玩游戏? 思考再三,李女士强行没收了儿子手机。

  张欣也不甘示弱。冷战的第一天便以不听网课作出回应。母亲僵持不下去,不得不把手机归还于他,条件是,每次使用手机都要向她汇报。“这么管有意思吗!”不被信任的感觉让张欣很不舒服。刷手机只不过是放松的方式,他不能理解母亲的想法。

  在张欣的“战斗”渐渐消沉下去时,高一学生许茗刚展开与父母的“战争”。

  “我不要你以为,我要你以为。”原本是一句用来插科打诨的网络流行语,在许茗家却成为了最刺耳的一句话。

  张女士是教育工作者,趁着假期,她为孩子安排了一系列密集的复习计划。“你英语不行,要补补语法了”“这个知识点太薄弱,一会要多做几道题”……原本并不轻松的居家学习,因为母亲临时加进来的复习任务,变得更加喘不过气。

  “这个知识点老师也会强化训练,不用额外补。”“不行,你哪有我清楚!”

  许茗记不清跟母亲因为学习安排吵了多少回。“我的任何问题在她的眼里都被放大。”提到母亲的强势,许茗忍不住哭了起来。“好累,我已经很努力了……”

  他们并不是特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升学的压力、开学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互联网教学的不适应,情绪从四处涌来。特别是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亲子大战一触即发。

  控制不住的情绪

  延期开学期间,与孩子之间的猫鼠游戏在不少家庭中上演。因为疫情带来的学习方式、生活节奏的变化,让两代人之间的代际矛盾凸显出来。为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北京市某中学心理老师杨煜曾对需要进行干预的学生进行了访谈。

  “从我现在的调查来看,相当多的孩子表示家长根本不是真正关心他;有更多的孩子认为家长完全不理解他。有的妈妈跟孩子说,知道我有多着急吗,我为你学习这事都哭了好几回了。孩子反问,妈妈你知道我哭过多少回。”

  “有些情绪是他们自己控制不住的。”华中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心理学院副教授刘勤学致力于青少年家庭关系等研究多年。每每在谈论亲子关系之前,刘勤学都先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说起。

  青春期为什么易发生亲子冲突?这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无关系。

  一方面,这一时期,孩子的神经元敏感性会增加,带来他的压力事件和愉悦事件的刺激体验,也比其他人会更加强烈。“看起来他的情绪是在坐过山车,实际上这都与青少年生理发育加快,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有关。很多家长不能理解。”

  另一方面,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大大增强,有了更多独立意识。“我长大了” “怎么还把我当小孩子”,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受,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青少年身体上的“成人感”与心理上的“幼稚性”并存,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的状态。

  特别是在疫情的“加持”下,重大突发事件导致的焦虑跟恐慌感;不被理解的深深孤独感;自制力薄弱导致沉迷网络;学业的压力等,都是可能存在的心理隐患。

  居家24小时相处,亲子关系没能靠近,或许是外部危机情境所导致的一种应激和防御状态。不少心理专家认为,孩子对家庭生活表现得兴趣降低,甚至格格不入,可能是其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达。

  沟通不等于“坐下来聊一聊”

  这个时候,父母不太恰当的介入,都会让孩子产生更深的芥蒂。

  “我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为什么不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有什么过不去的,忍一忍就好了”……在开展心理咨询时,杨煜经常会听到来自家长的抱怨。

  在她看来,很多孩子的情绪是被隐藏的,或者是不被家长重视的。如果只关注孩子学习,而不关注他的情绪,不关注他整个人的状态,出发点就错了。

  理解、接纳、放轻松。如何化解亲子危机,刘勤学给出了七字秘诀。父母要先去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情绪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放大的情绪表达,他们说什么也不要太较真。

  不少家长习惯性地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已经变化了的孩子。比如,打“悲情牌”,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和责罚孩子。而这恰恰与青春期孩子需要获得尊重和认可的心理背道而驰。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逐渐萌发,他需要获得尊重和认可,如果他感受到不信任,亲子关系就会有磨损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家长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杨煜认为,首先是支持者和辅助者。

  比如,家长常常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要求孩子,或者帮助孩子做决定。这并不利于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杨煜建议,家长应该多去听听孩子的想法,去引领孩子根据他的目标制定计划,一定是要孩子先提出,“妈妈请你帮我做”,再去给予一定支持。

  刘勤学认为,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者。 在疫情期间,你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自己淡定地处理工作,合理规划生活,这本身就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与其说点什么,不如做些什么。行动是最好的教育。”

  当亲子危机来临时,通常情况下,多数家长都希望通过与孩子交流、沟通,来缓和矛盾。

  然而,这并不现实。刘勤学发现,家长认为的沟通就必须得坐下来,认真聊聊彼此怎么想的,但有的孩子不想跟父母表达内心的想法;有些孩子自己本身都是一团乱麻。

  在她看来,沟通的核心是情绪情感的流动和连接。她更建议,家长把沟通的途径扩大化,比如组织一些活动,活动中促进情感交流,不仅是自然而然的,也是高效的。哪怕这个活动过程中,偶尔有身体的接触,某种程度上,可能就达到情绪流动的目的。

  在“危机”中升温亲子关系

  改变并不是单线的。对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危机中学会识别、调节情绪,是重要的一堂课。

  如何在焦虑感中找到安宁、放松的情绪状态,让他们成为积极的情绪力量?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主任程忠智建议,首先学生要去了解自己的情绪。

  如果0分代表没有焦虑,10代表极度焦虑,以此类推,每个人给自己的焦虑程度打多少分?这一步骤,能帮助青少年觉察到了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存在,这是调整的第一步。“消极情绪也有它的积极意义:情绪就像报警器,会激活身体的应激状态是一种身体的保护机制。尝试接纳这些信号和变化,不要排斥和拒绝。”

  疫情期间,学习方式的变化是对青少年最大的挑战之一。程忠智近期参与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提到在网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最主要的困难是网络卡顿、视力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程忠智认为,面对学习本身,要清楚地了解到我们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效果,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不可能像学校那么好,所以需要适度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尽力而为就好。

  而在个人防护、规律作息、坚持运动、完成作业、亲子活动等一些可控因素上,则需要保持生活的稳定感。在他看来,有规律作息、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做适当的运动、参与家庭活动……保持生活的充实和稳定性,是心理安宁的重要方法。

  生命比学习更重要,成长比知识更重要。负面事件也蕴藏着发展的机会。程忠智认为,利用这个契机,每个人可以深刻地理解责任与担当的含义;体会到人性的善恶,也更能看见并珍惜人性的美好;会看到科技和大数据的力量,更能切深感受到决策的重要。

  “家长和孩子可能都要意识到,这是对自己的挑战。当危机来临时,我怎样去应对恐慌和焦虑;怎样安顿事业和学习;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刘勤学坦言,这一时期也是孩子和家长一起进行认知重建、信息整合、价值观再塑的机会。“有人甘愿做逆行者,有人却在给祖国添乱。你是怎么看待不同的人?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家长不妨借助这个时间,与孩子讨论各种话题,帮助他们梳理看世界的视角,这也是一种走进孩子的内心方式。”

  (应采访者要求,张欣、许茗、杨煜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zhongyuwen/33870.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