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8 03:54:25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江苏省吴江市
*来源:腾讯教育(ID:qq_edu),作者:熊丙奇
《今年广东高考70名“屏蔽生”,来自哪些学校?》《深圳高考高分屏蔽生11人 学霸高分秘籍大公开》……7月23日,广东高考成绩公布,随后,当地媒体争相报道“屏蔽生”。
可能稍微有点常识者,都会觉得这样的报道有点“不对味”,既然是“屏蔽生”,那有关信息应该“屏蔽”,不做广泛宣传。哪有把“屏蔽生”信息广而告之的道理?
一边是教育考试部门把“屏蔽”作为防止炒作“状元”、高分生的技术创新,另一边却是媒体、相关学校第一时间把“屏蔽生”挖出来,把某市、某校有多少考生被屏蔽作为新的宣传点,而且,所有被屏蔽的学生的信息(包括考分信息)全部被媒体曝光。试问,这样的屏蔽有什么意义?如果要推进“屏蔽”措施,当地教育考试部门应该明确禁止所有媒体、学校炒作屏蔽生,否则,屏蔽措施,就会显得比较荒诞。
据报道,为防止炒作“状元”,广东省从2012年使用屏蔽技术,凡是高考成绩进入全省前十名的考生,其成绩均会被查分系统技术屏蔽。2018年,屏蔽扩大至文理科前20名,2019年,屏蔽扩大到文理科前50名。
有意思的是,广东的屏蔽技术,一直被媒体点赞,认为有效地防止了“状元炒作”,而点赞的媒体,完全不顾当地媒体对“屏蔽生”铺天盖地的报道,而且,教育考试部门对“屏蔽生”的信息被媒体曝光,也视而不见。从2012年实行“屏蔽生”措施起,“屏蔽生”就成为高分考生新的身份标签,高考成绩公布后,“屏蔽生”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这和炒作高分、状元有什么不同吗?
这一景象,是当前我国社会对待高分、“状元”炒作的真实写照。教育部门年年都会强调禁止炒作“状元”,禁止各校宣传升学率,但具体怎么禁止,没有下文。或者说,教育部门最多表明自己的态度,至于学校、媒体怎么做,基本上是睁只眼闭只眼。就屏蔽措施而言,教育部门会说,我们已经屏蔽了,对炒作“状元”的态度很明确,至于媒体、学校要报道、宣传,那是媒体和学校的事。
教育部门确实做好了屏蔽,信息也不会是他们泄露的。因为高考分数必定要向考生公布,只要考生把考分报告学校,学校也就会掌握屏蔽信息,学校再把屏蔽信息告诉媒体,媒体很快就会汇总屏蔽信息。就这样,屏蔽措施就完全瓦解。
怎么破除这种尴尬处境?选择无非有二,一是承认当前用单一考试分数评价、选拔学生的事实,承认高分、“状元”学生受到追捧,不做禁止炒作、宣传的表面文章,一边禁止,一边公开报道,甚至禁止的报道与炒作的报道就在一个版面和谐相处,这会消解教育行政部门发布规定的公信力,也会让社会习惯“说一套,做一套”。大家都知道不要炒作“状元”,可都又都习惯了炒作。
二是以问题为导向,真正推进淡化分数,淡化“状元”的教育评价改革。在按总分录取的高考体系中,“状元”就是榜样、标高,禁止炒作是禁止不了的。就如屏蔽反而引来更多对“屏蔽生”的好奇一样。要让社会不关注“状元”,就必须破除唯分数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如美国“高考”,就没有“状元”与“状元崇拜”,原因是大学实行多元录取,一名SAT满分获得者,如果其他方面表现不佳,照样不被录取。因为统一测试成绩,只是评价学生的一方面指标。
我国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媒体不要炒作高分、“状元”,至少已经有20年了。可是,当前对“状元”的炒作,不但有“省状元”,还发展到“市状元”、“县(区)状元”,高考成绩一公布,学校就发喜报,第一时间宣布“状元”花落本校。根源在于,评价体系没有根本改革,我国高考录取一直采取按总分(名次)录取的基本方式,即便推进自主招生改革,也是基于这一录取方式。为此,就有分数崇拜,唯分数论。分数评价,实质是结果评价,就看一次考试的结果,只有推进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在评价中,引入过程评价,实行综合评价,才能消除社会的“分数崇拜”、“状元崇拜”。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教育”,作者熊丙奇。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kao/44559.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推荐文章
热文排行
热门标签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