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效应”下的教育有没有未来?

时间:2020-05-24 10:35:46 来源:搜狐教育-搜狐作者:河北省南宫市

导读:本文是由河北省南宫市网友投稿,经过龙腾虎跃造句编辑发布关于"“剧场效应”下的教育有没有未来?"的内容介绍。

原标题:“剧场效应”下的教育有没有未来?

“剧场效应”下的教育有没有未来?

转自:冲刺南外 https://www.sohu.com/a/221231638_757110

(由于原文篇幅较长,有删减)

疯狂的作业、如潮的补课、尴尬的教师、霸道的名校……“剧场效应”正在中国教育泛滥成灾。中国教育被恶性失序绑架,在每况愈下中加速坠落!

什么是“剧场效应”?最早由卢梭提出概念。后被用于经济学。当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会破坏其他人的利益。大家都这么做,最终结果是谁的利益都不能最大化,甚至出现整体利益最小化。之后,被引用来说明教育的无序竞争。

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都能看到演出。忽然,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可能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也可能身高较矮),周围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大家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于是,周围的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站着看戏。

有什么区别吗?先站起来看戏的人短时间内看得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来,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来几乎相同。只是,所有人比原来付出了更多的体力成本,得到了和原来一样的(甚至更差)观剧效果。悲剧的是,虽然大家都更累,却不会有人坐下来。因为坐下来啥也看不到。相反,还会有人开始站在椅子上看戏,引发更多人也站在椅子上。于是,一种空前的奇观出现了,椅子不是用来坐的,而是用来站的。结果,破坏秩序的人没有得到持久的收益,而遵守秩序的人成为受害者。表面上要怪那个破坏秩序,先站起来的观众,实际上,真正的责任人是剧场管理员。

“剧场效应”下的教育有没有未来?

“剧场效应”绑架教育举例

“剧场效应”正在中国教育泛滥成灾。中国教育被恶性失序绑架,在每况愈下中加速坠落。

1.不断延长的上课时间

学生每天需要多长学习时间?国家有规定,生理也有规律。然而,“剧场效应”却一再突破国家规定和学生健康的底线。以普通人口大省的高中阶段为例,其逻辑演变如下:

第一阶段(坐着看戏):所有学校都按国家规定执行,比如一周上五天课。

第二阶段(个别人站起来看戏):突然,有学校改成一周上六天课,每天上10节课,取得了好的成绩,赢得了家长好评。

第三阶段(所有人站起来看戏):其他学校被迫跟进。一段时间后,学校都成了六天上课制。大家的办学时间达成了新的平衡。

第四阶段(站在椅子上看戏):某些学校改成两周休息一次,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休息。其他学校再次被迫跟进。

如此,愈演愈烈,甚至有的学校一个月才休息半天,尽管骇人听闻,但比比皆是。先延长时间的学校在一小段时间内取得一定优势,但随着其他学校跟进,其先发优势逐渐丧失。各个学校办学成绩和排序没有本质变化,但是大家更累了。

尽管有部分学校迫于压力,没有完全跟进,但再也没有任何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胆敢回到五天上课制、不上早晚自习的起始状态了。所有学校都回不去了。

2.愈演愈烈的补课

第一阶段(没有人上补习班):几乎没有人会为了提高分数上补习班。这是起始状态,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学校,几乎没有补习班这种鬼东西存在。

第二阶段(个别人上补习班):突然,有同学利用周末家教或者上补习班,短时间提升了成绩排名,引发了其他家长效仿。

第三阶段(大部分人上补习班):竞争愈演愈烈,几乎所有同学都上补习班。结果大家的成绩排序又回到起始状态。

第四阶段(追求名牌补习班和名校老师):上补习班已经不给力了,需要上名牌补习班,“你家孩子报的哪个补习班?”已经成了家长聊天的中心话题。

过去是学习差的上补习班,现在是学习好的上补习班。为什么好学生也上补习班?因为好学生也在通过补习变得更好,你不努力就会落后!

如此,苦了家长和孩子。

吊诡的是,如此恶性竞相上补习班的结果,得到和原来一样的排序和升学结果。不同点在于:家长的负担更沉重,孩子的童年更悲催,而补习班和补习老师则大肆敛财,喜笑颜开。道理都明白:如果大家都不上补习班,给孩子减负,给家长松绑,不好吗?但,谁也回不去了!

3.疯狂的作业

第一阶段(作业不多):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作业的童年期,那时科目少,作业少且简单,放学也早,完成作业不是问题,写完还能愉快玩耍。课余男生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鳖,女生跳皮筋,做手工,都是常态。

第二阶段(作业变多):某些科目或老师增加了作业,成绩立竿见影,迫于考评压力,其他各科纷纷跟进。

第三阶段(作业变态):增加作业数量已经过时,作业的种类和形态也与时俱进。除了老师改的作业,还有家长改的作业、网络教育作业、全程签字改错、微信打卡、拍照上传……

第四阶段(作业发疯):监督作业不力的家长被请到学校面谈也屡见不鲜。

同样,每个学生和学校都多写了作业后,他们的成绩排序并不会有显著变化。只是,老师、学生、家长都更疲惫。学生对学习厌恶,对学校憎恨。学校?不存在的,只是一个集中起来被惩罚写作业抄作业罚作业的地方。要命的是:谁也停不下来。

孩子们未必能赢在起跑线,可能先累死在作业本中。

“剧场效应”下的教育有没有未来?

4.尴尬的优秀教师:课堂生态彻底沦陷

疯狂的恶性竞争不但鲸吞着学生和家长,也蹂躏着教师,甚至使课堂生态发生逆向淘汰。

前几天和一个初中学校的老师聊天。她是一位有近二十年教龄的优秀政治教师,教学成绩一贯优秀,课堂有趣有料,深受学生欢迎,在各类公开课竞赛中名列前茅。然而,这位公认的爱岗敬业的资深优秀教师却尴尬又无奈地成为了学校考评体系中的“后进教师”。

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这样的,这所中学师资不够,学校让一个职员(完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学的是体育专业,不是政治专业。)代理几个班的政治课。这位代理老师缺乏政治课的理论和专业素养,谈不上什么课堂技巧,更没有什么情景化,探究化教学。上课先用十分钟让学生划重点,剩余三十分钟让学生背,人人过关的背诵。背不熟的同学下课后到办公室接着背,完不成任务的约谈家长。

一学期后,这个老师带的班级成绩遥遥领先。学校领导对代课的“外行教师”刮目相看,赞誉有加,批评其他老师是“假内行”,要向这位代课老师学习“先进经验”。

于是,这个学校的课堂也呈现出“剧场效应”,老师放下了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课堂不再采取信息技术,不再拓展课外资源,不再讨论展示,不再钻研教材教法,也无心学习课改经验,全部变成了“背书+默写”的教学方式。

当所有课堂都沦为了背背背,练练练后,学生成绩又回到了原来的排序,所有的老师业绩也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只是,学生们更累了,更厌学了,因为课堂“没意思”了。老师们更傻了,更倦怠了,因为教学变成了体力活。

本应该读书、思考、讨论、滋养灵魂,激发思想,孕育智慧的学校沦为制造背书机器,批量生产文盲,摧毁文化血脉,扼杀创造力的集中营。这就是“剧场效应”泛滥的恶果,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

“剧场效应”下的教育有没有未来?

5.肆无忌惮的超级中学

当“剧场效应”相互叠加,把封闭管理+集中补课+集中训练+违规招生等几种剧场效应形成组合拳时,一种人类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怪胎横空出世了,这就是:超级中学。其他国家皆无,唯我华夏独有。

第一阶段(没有超级中学):各学校按国家政策有序招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第二阶段(超级中学崛起):某个中学采取超常手段,延长在校时间,周末补课,尤其是采取重金吸引外地尖子生源和外地优秀教师,升学率突飞猛进,并迅速扩大招生规模。

第三阶段(超级中学膨胀):随着升学率上涨和招生规模扩大,超级中学对周边的优质生源和优秀师资形成虹吸效应,并通过“借读生”“分校生”“补习生”的高昂学费获得丰厚回报,再用资金继续吸引外围甚至全省的优质生源和师资,形成办学规模扩大+垄断尖子生+资金链回报+声誉提升的滚雪球效应。

第四阶段(超级中学模式推广):随着一两所超级中学的崛起,其他有实力的中学也步后尘;无实力的周边县区中学招生和办学水平快速下滑,甚至全省范围内的普通中学陷入大面积崩塌。

结局:只要是有超级中学存在的地区或省份,所有学生的求学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其一、进入超级中学的尖子生要投入更多精力才能比拼过越来越高的分数线;

其二、单靠分数无缘进入超级中学的中等生,必须花费高昂学费才能获得超级中学的学位,升学成本剧增,扼杀了中下阶层子弟的上升通道;

其三、具备学习潜力,但经济条件较差的普通学生,只能在日益塌陷的普通中学读书,求学之路更艰难,上升通道更狭窄;

其四、原本学习成绩较差的一般学生,只能早早辍学打工。

超级中学的存在并未真正提升所在省份的教育质量,也不会增加名牌大学在该省的招生量,只是让该省的学生更累,老师更累,普通中学沦陷,家长经济负担剧增。只有超级中学的管理层,才是唯一获利者。

变态的陀螺要想稳定,只能加速旋转。只要放慢了旋转步伐,就意味着崩溃。

谁是“剧场效应”的受害者?

“剧场效应”覆盖之下,人人皆是受害者。

孩子们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在被如此单调机械枯燥的约束十几年后,他们离开学校时,往往对读书充满厌倦。你还能指望这一代人有什么创新精神?

家长们也是受害者。钱包被掏空,身体被榨干,亲子关系被破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陆续破灭。当孩子身心破坏,亲情残破不堪,即使少数孩子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这样的成功又有何意义?

老师们也逃不过。表面看某些老师从补习中获利不少,但大多数老师舍弃了健康和家人,工作时间如此之长,法律规定的双休日和寒暑假,对于中国的高中教师来时,一直是个遥远的传说。更为滑稽的是,在付出高强度的劳动后,他们发现,培养的学生除了获得几个分数,在人格、道德、思想方面几乎毫无建树。

从本质上看,“剧场效应”绑架了教育。在恶性竞争中,教育实现了自我异化。学校在制造文盲,教育在摧残文明。

谁制造了“剧场效应”?

当然,还是要区分主次责任。

第一,是监管者的监管缺位。维护秩序是监管者的本职工作,学生在校时间一再延长、非法补习机构泛滥成灾、作业数量不断加码、超级中学违规招生,国家早都有明文规定限制,可这些规定却形同一纸空文。监管者应对“剧场效应”的失衡负主要责任,特别是县(区)级的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

第二,是教育者的欲拒还迎。学校和教师应该是抵挡“剧场效应”的重要防波堤,面对恶性竞争、利益诱惑、家长压力,教育者应该有起码的良知和操守,不能一再丧失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违法,不违规,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一防波堤中,学校的管理层(校长)责无旁贷。

第三,是无良商家和媒体的大肆搅局。补习机构为了牟利,利用媒体大肆违规宣传,无所不用其极,营造“不能输在起跑线”“升学秘籍”“提分宝典”“名师点拨”等虚假信息,加剧了家长和学生的焦虑。

第四,家长和学生。他们是被裹挟到洪流中的弱势群体,无力制定政策,无力甄别信息,无法改变规则,只能在洪流中挣扎自救。他们每一次自救都加剧了洪水的泛滥,既伤害了别人,也无法将他们从洪流中拯救脱离出来。

梦想:学校的未来

除了写作业,除了考试,学习还有别的含义吗?

除了刷试题,除了上课,学校还有别的教育吗?

让孩子们少写点作业,天不会塌。

让孩子们少参加补课,地不会陷。

没准,他们能学的更轻松,更高效,更愉快。

看到有人描述这样的学校:

在未来,有这么一所学校。

上午:上文化课;

下午:上兴趣课和社团活动,包括体育、音乐、美术、手工、舞蹈、话剧、诗歌、哲学、游戏、科技制作……

晚上:读本书,写文章,看电影,散步,开晚会,或者发呆。

周末:是郊游、体育比赛、社会实践或参观博物馆。

这样的学校并不贵,至少不会比上补习班贵。

也许,这一天并不遥远。

也许,这未来即将到来。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www.gaoduanedu.cn/gaokao/38637.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高端教育】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高端教育】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7-51118219

业务 QQ :1440174575

投稿邮箱 :1440174575@qq.com